视觉成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现代美术设计中的“视觉成语”现象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很符合这个条件。画中人物所有的形态、笑容及其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已构成广为人知的经典样式。全世界很多人都曾利用这个“成语”来做文章。最著名也最得益者,当数美国现代艺术达达派代表杜尚。他只在达·芬奇失去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复制上,添了两撇胡须,便实现了自己声称的对传统经典的颠覆。在这幅仅仅大不敬地加了胡子的现代派里程碑作品上,杜尚的劳动量远远低于达·芬奇的劳动。(这一段话与我所认识的有些出入,杜尚确实也添了胡子,却是在唇上和下巴添的。而添了两撇胡须便完成颠覆的,是西班牙画家达利,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两幅画。另外我非常喜欢的另一个利用了这个成语的创作是利物浦2008欧洲文化首都的宣传画,约翰·列侬手抱吉他作蒙娜·丽莎状)

杜尚之高明在于恰当地创造性地利用了达·芬奇提供的既有“视觉成语”,如果问杜尚的创作较之达·芬奇的作品增添了什么,二者的差值何在,就该回答杜尚加进去了利用“成语”这种文化观念。

美国独立一百多年后逐渐形成要表达独立美国文化的潜潮。美国画家伍德的作品较好地反映了美国的风土和精神:一对农夫憨态可掬地收持农具,本本分分地站在自家屋前,以显示美国文化含蓄地崛起。后来不少人利用这个经典的“视觉成语”,添进去更多的内涵,包括许多幽默感和当代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