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情况:
男,35,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二局哈大客专线项目部副经理
奖励情况:
2004年获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建桥功臣”称号;2004年获中铁工程总公司“青年创新创效奖”称号;2005年获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中铁二局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5年获中铁工程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05年合著《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大吨位箱梁整孔预制运输架设施工方案研究》获四川省铁道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合著《大吨位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方案研究》获四川省铁道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合著《利用轮胎式门吊搬运大型箱梁施工技术研究》获四川省铁道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获中铁工程总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获中铁二局集团公司“十佳优秀员工”称号;2006年著《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大吨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梁上运梁架设技术研究》获四川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表彰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简要事迹:
刘乃生同志现任中铁二局哈大客专线项目部副经理。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了内昆铁路、秦沈客专线、厦门新阳跨海大桥、莆田三江口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大型建设工程,分别担任设备专业负责人和箱梁运架负责人。他从一名基层技术人员干起,从普通的设备管理到大型设备科研攻关,从参与铁路600t/24m箱梁施工到负责跨海大桥1450t/50m箱梁的制运架,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提升桥梁运架施工技术和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刘乃生带领一批年强技术干部以勇于开拓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联合相关厂商研发了世界上最大吨位的成套箱梁运架设备,不仅攻克了滩涂区大吨位整孔箱梁施工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梁上运梁架设”施工技术的世界纪录,工程工期提前466天,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并获得无数奖励,其中交通部科研项目《大吨位5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施工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公司科技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内昆线23.2‰长大坡道对铺架两机的技术改造》获局级科技一等奖。编写的《大吨位箱梁预制、运输和架设施工技术》获国家一级工法;《大吨位箱梁场内搬运和桥头提升施工工法》、《大吨位箱梁梁上运梁架设施工工法》获省一级工法。
青春在“世界第一架”中璀璨
——中国中铁二局杭州湾大桥高级工程师刘乃生事迹材料
2005年7月28日,中国中铁二局杭州湾跨海大桥架梁施工现场,当长50米、重1430吨的大型箱梁安全就位,中央电视台向世界宣布:“浅海滩涂区大型整孔箱梁的架设难题被中国人攻克!” 中国人开创了世界同领域桥梁建设的新纪录,实现了世界建桥史上新的跨越,被誉为“世界第一架”。“世界第一架”让许多人了解了中国中铁二局这支被贺龙元帅授予“开路先锋”旗帜的建设大军,“世界第一架”让更多人认识了刘乃生。
刘乃生,男,35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中铁二局哈(尔滨)大(连)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副经理,曾任中国中铁二局杭州湾项目部副经理,杭州湾大桥1430吨50米箱梁制、运、架设备主要负责人。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国人关注,举世瞩目。2004年3月,中国中铁二局在杭州湾大桥投标中胜出,承担了大桥第X合同段工程。怀着青春的理想,带着组织的期望,时任中国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的刘乃生受组织安排赶赴杭州湾工地,走上了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奉献青春和智慧之路。
中铁二局杭州湾大桥X合同段全长10.48公里、占全桥总长度的29.1%,位于大桥南岸滩涂区。施工区域长年风大浪高、气象条件十分恶劣,加上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要求高,被大桥指挥部列为全桥工程的重中之重。按照大桥“施工决定设计”的理念,项目部大胆突破各种传统施工工艺,创新性的提出了具备世界先进水平、施工质量好、作业进度快、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在大桥南岸浅海滩涂区,采用整体预制、整体搬运、整体吊装、梁上运架的方式,变海上施工为陆地施工。
此前,国内“梁上运架梁”的最大重量是600吨,世界最大重量也只有900吨,而杭州湾大桥架设的是重达1430吨的50米箱梁,堪称“世界第一架”。要攻克这项具有世界级难度的“梁上运架梁”施工技术,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要研制和用好世界“第一”的运、架专用设备。
根据组织的安排,刘乃生担任这套运架设备的主要负责人。此前,在内昆线长大坡道设备技术改造,专用、新型设备的研制,JQJ-2A型公路架桥机、JQ130B架桥机、JQ600架桥机改造,秦沈客专线TE1600轮胎式运梁车(意大利)安装调试,国内首台K900型移动式焊轨机研发等科研项目中,他表现出过硬的技术和超凡的思维,但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仍然是对他巨大的挑战。刘乃生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也做好了承受各种压力的准备。要开发研制出适合的运架设备,做好总体设计方案和选好制造商尤为关键。早在2002年,刘乃生就开始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中铁二局秦沈铁路600吨箱梁的制运架技术,结合杭州湾大桥的工程特点,进行方案比选和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成套设备的总体配置,主笔完成了箱梁运架施工方案。
通过广泛地与国内外相关厂家接触和比选,2004年3月,项目部与意大利某知名公司签订了设备制造意向协议。但是,2004年6月11号,作为联合设计组的代表,刘乃生和项目总工程师李友明飞赴该公司审查总体设计方案时,发现该公司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人心涣散、管理混乱,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虽然双方以前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但这次是价值高达1.7亿元的设备,绝不能有一点马虎,出不得一点问题!他们立即通过网络、银行和其它渠道对该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重大法律纠纷,并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实际上已经没有履约能力。刘乃生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了情况,项目领导果断决策,于2004年7月初及时取消了合作意向。事实证明该决策是正确的,该公司最终破产倒闭,项目部避免了一场重大的合约风险。
2004年7月中旬,项目部与备选的DEAL公司展开了新一轮艰苦谈判。为了取得主动,每天晚上刘乃生都要查阅和翻译相关技术条款和欧洲标准,制定出谈判的要点和底线。那一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在东方泛白时才熄灭,稍事休息,一大早又接着与外方进行谈判。由于准备充分、技术熟练、思路清晰,项目部在谈判中始终牢牢的占据着主动,仅仅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成套设备的合同谈判,并使得外方在技术、商务、进度等条款上都满足了要求。2004年8月17号是一个值得回忆和欣慰的日子,凌晨2点,中外双方谈判人员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DEAL公司总裁诺维拉咪着通红的眼睛,拍拍刘乃生的肩膀说:“这么多年来,你是我们遇到的技术最扎实、态度最认真的合作伙伴,也是最不好对付的谈判对手。”
合同签订后,作为中方技术组长,刘乃生单枪匹马到达意大利DEAL公司总部,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从设备的总体方案到细部设计,从控制技术到工艺研究,他常常为了技术的细节问题和厂方争执,有时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但他的执着往往换来的是技术上的突破。DEAL公司技术总经理拉扎利称赞刘乃生“不仅仅是技术伙伴,还是亲密的朋友”。
设计和制作完成后,设备安装工期异常紧张的极大困难随之而至。2005年2月,大量设备部件陆续进场,至5月底,进口70个集装箱的电气、液压配件,以及用汽车从陕西、上海运来的上百车结构件,大大小小的摆满了整个预制场。按照外方的经验,全部完成安装调试至少需要6个月。但大桥的工期已定,7月28日前开始“世界性首架”的计划不能推迟,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刘乃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经过优化安装方案、加强现场协调、加大资源投入是能够实现的,而外方人员认为这根本不可能,也不予以积极的配合。
为了确保大桥如期首架,项目部决定以变协助为主动,自主完成安装工作。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刘乃生制定了设备拼装的总体方案:以消化吸收图纸、技术资料为首要条件,以场内搬运设备的组装为突破口,制定并控制关键节点,优化安装调试方案,集中力量、多点作业、流水施工,确保完成“7.28”世界首架。
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一场艰难的与时间赛跑、与精神较劲、与技术融合的攻坚之战。技术资料多达数千页,全部为英文版本。无论是DEAL公司还是请外部翻译,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成。为了赶进度,刘乃生带领几个年轻技术干部组成了翻译组,白天在现场指导设备安装,晚上集中翻译资料,学习交流,研究下一步安装计划;同时抽空培训作业人员,经常是早晨6点开工,晚上1点以后才睡觉。一个月内,他们完成了数百万字、几百张图纸的翻译,同时熟悉了设备安装调试和操作、维护的各个程序。
在设备安装的那一段时间,也正是杭州湾气候十分恶劣的日子。6级以上的大风,刮得人站不稳脚,睁不开眼;烈日酷暑,40多度的高温,烤灸得人大汗淋漓,刘乃生每天傍晚从工地回来脱下安全帽,除了帽带一圈是白的,脸上其他地方全都是黑又亮。但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后退,而是努力的坚持、再坚持。工作虽然艰苦,但却克服了一个个技术困难,使得设备安全快速的拼装起来。
随着资料翻译和设备安装的快速进行,看着一天天立起来、动起来的设备,外方人员逐渐改变了对项目方的态度和看法,不仅积极主动地交流,还经常主动听取他们的建议。有一次,刘乃生在现场发现抽检的高强度螺栓普遍存在螺纹拉伤滑丝现象,查图纸、查扭矩都没有发现问题,现场外方专家也说没事,要求继续拼装。刘乃生找出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英文版本的欧洲标准认真对照,发现原来是标准转换的问题!DEAL公司在设计中采用欧洲标准,但在中国采购的螺栓执行的却是国标,二者对摩擦系数和扭矩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加以改正,将严重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很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刘乃生果断地停止了现场拼装作业,召开双方现场技术联络会,并发函到DEAL公司总部要求其进行检算和复核。在事实和数据面前,DEAL公司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立即对全部螺栓进行了无偿更换,并再三感谢刘乃生及时指出他们的问题,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在拼装和设计复核过程中,类似的完善和修改达上百项,有效地避免了各种技术错误,并加快了设备安装的进度。
按照DEAL公司的经验,1600吨架桥机组装时间至少要100天。可是,当架桥机最后一批构件运到工地时,已是6月,为了确保按计划架梁,中意双方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合力出击:翻译少,大家就用肢体语言交流;资料、图纸全是外文,看懂的就传帮带;设计缺陷、细节规范,在达成共识后逐一解决。刘乃生带领着二局工人苦干加巧干,从连接架桥机的第一颗螺栓到整机调试成功,只用了短短的39天。意大利专家卡瓦奇拍着刘乃生的肩膀感慨地说:“杭州湾创造了世界速度和奇迹。”
通过合作,二局人的敬业精神、扎实的技术和务实的作风,极大的感染了外方,他们20余名现场配合人员,在技术上从对二局人排斥到信服,从不理不睬到十分依赖;在生活上,与二局人同吃同住在工地;在时间上,经常一起加班到深夜,甚至放弃了原来雷打不动的周末休息时间。拼装结束后,一些外方技术人员甚至主动找到刘乃生,希望能够留下来跟着刘乃生继续工作。DEAL公司更是希望刘乃生能够到他们公司工作,承诺给予高薪并解决房子和车子。想到国家和企业长期的培养,想到杭州湾大桥建设的需要,想到建设大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刘乃生拒绝了,笑着对他们说:“我爱大桥,就像爱我的女儿。她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她!”
经过艰苦的奋战,50米箱梁制、运、架成套设备终于全部如期安装调试完成,实现了7月28日架设“世界第一架”的目标。成功实现世界第一架后,刘乃生没有松懈,转而加大了对科研的攻关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他带领技术人员对五大设备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并先后对架桥机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同时,在“50米/1430吨箱梁制运架综合施工技术”等科研攻关项目中担任了多个重大关键课题研究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加紧核心技术的攻关。
经过不懈的努力,五大设备的技术改进在2005年10月份基本完成,不仅设备安全性、使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还在经济性等方面创造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各项科研项目也全面取得突破,完全掌握了1430吨箱梁制、运、架的关键技术。在科研成果的指导下,成套设备的作业水平日益提高,架梁速度从最初的2天1片,到1天1片、1天2片,直至1天3片,大大超过施工组组月进度18片的指标,为全桥的提前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11月1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X合同段胜利落下了第404片箱梁,提前466天安全、优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刘乃生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的施工纪录,每个季度都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受到大桥总指挥部的表彰嘉奖。2005年,他所负责的制架梁施工均完成年度计划的150%以上,安全、质量受控良好,被评为全桥施工先进单位、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他也先后被项目部评为“党员先锋岗”、“年度风云人物”和“安全标兵”;被中国中铁二局授予“开路先锋”奖章;被大桥指挥部和宁波市评为“建桥功臣”和“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先进个人”;被中国中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授予“青年创新创效奖”和“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006年,他参与撰写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大吨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整体预制、梁上运梁架设技术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他获得了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