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瓶儿小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拉丁名: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

中文名:狭叶瓶儿小草

拉丁科名:Ophioglossaceae

中文科名:瓶儿小草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江西、湖北、贵州、云南

现状:渐危种。本种分布广,但植株小而稀少,又为民间草药,多生于温泉附近活草坡,易受人践踏和采掘,使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数量越来越少。某些产地已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70厘米;根状茎短,圆柱形,向下生出不分枝的细长肉质根,向上生出具总柄的二型叶或单一的营养叶。单一的营养叶具长柄,叶片长2-6厘米,宽3—10毫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网状,不明显;叶纸质,淡绿色,光滑;从总柄上生出的营养叶较小,无柄;孢子叶出自营养叶基部,具5—7厘米的长柄,叶片狭缩成线形,特化成具两行孢子囊的穗,长2-3厘米,顶端具小突尖,具孢子囊15-23对;孢子圆形,具细网状纹饰。

特性 : 本种喜生于气温低、湿度大的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并具有喜湿和耐瘠薄等特性,适应性强,石砾地或岩石缝也能生长。在东北可耐-40℃的低温。

保护价值 :瓶尔小草为厚囊蕨纲的小型成员,对研究蕨类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一种中草药。

保护措施:本种分布零星分散,有的虽生于自然保护区内,但由于植株小,容易被人践踏和采掘,建议将生长集中之地,划为保护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对本种设立固定围栏,加以重点保护。

栽培要点:目前尚未进行栽培。可试行孢子繁殖或分株繁殖,夏季采集成熟孢子,撒播在砂壤土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上,上覆玻璃,置于凉湿地或温室。或于春季分根繁殖,多带宿土栽于半荫的岩石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