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血杜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拉丁名 Rhosodendron haematodes Franch.

中文名 似血杜鹃

拉丁科名 Ericaceae

中文科名 杜鹃花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云南(大理点苍山)

现状 渐危种。分布极为狭窄,因自然植被受人为干扰严重,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应从速采取保护措施。

海拔下限(米) 3200

海拔上限(米) 3750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米;幼枝被绒毛。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厘米,宽2一3厘米,先端圆钝,有凸尖头,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下面密被灰褐色至锈色的分枝毡毛;叶柄长1一1.5厘米,初多少被毛,后变无毛。顶生伞形花序有花4-10;花梗长1一3厘米,被绒毛;花萼红色,膜质,长3一8毫米,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仅近基部有丛卷毛;花冠筒状钟形,深红色,肉质,长4一5厘米,基部有5个深紫色蜜腺囊,裂片5或6;雄蕊10,不等长;子房密被白色绒毛。蒴果长1.5厘米,被锈色绒毛。

特性 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冷杉林带的苍山冷杉疏林内,或高山草甸沼泽地边缘,有时生于石山灌丛中。分布区年平均温约7℃,极端最高温约25℃,冬春冷,无夏季,极端最低温-13--19℃,年降水量约3200毫米,云雾多,湿度大。土壤为暗棕壤--漂灰土。由于风吹和冬季雪压,似血杜鹃植株多呈匍匐状。在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 Franch.林下,因竹鞭密集而影响天然更新。通常4--5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

保护价值 本种为我国特产的著名观赏花木,是杜鹃属中的珍贵种质资源,对育种很有价值。

保护措施 大理点苍山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从速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保护,植物学及园林单位也应积极引种,扩大栽培。

栽培要点 参考和蔼杜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