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铜陵概况:

铜陵镇位于东山岛的东北端,是一座历经六百余年的文化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下辖11个居民社区、1个行政村、12个渔业公司,是东山县的经济、文化中心。

铜陵镇党委、政府和人民正在东山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临港工业、海岛渔业、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全力打造“七张名片”和“五个创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生态港口旅游城镇跨越式发展。

七张名片:

★ 滨海旅游重镇

★ 福建商业重镇

★ 港口经济重镇

★ 海洋渔业重镇

★ 历史文化重镇

★ 福建渔需渔具重要生产基地

★ 福建对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五个创业基地:

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该基地位于(东山大沃)国家中心渔港西南侧,是临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产品综合市场的功能区之一,规划开发面积1200亩。重点鼓励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加工方式,促进水产加工业不断向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发展;鼓励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投资鱼、虾、贝、藻四大类精深加工;鼓励投资海洋保健、海洋药物等水产精深加工。基地第一期开发面积400亩,已完成“五通一平”,有12家企业落户;第二期开发面积800亩,正在加紧“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的建设。

渔需渔具与轻工业基地:该基地位于东山水产品综合市场的西南侧,是临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开发面积1000亩。重点发展铜陵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工业支柱产业,做强做大渔需渔具加工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服装箱包、电子装配、新型环保材料、旅游休闲用品等轻型加工产业;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已完成基地的控制性规划,正在抓紧征地及“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已有“福勇”渔需渔具等6家企业落户。

船舶修造与渔业服务基地:该基地位于(东山大沃)国家级中心渔港旧港区的南侧,陆域总用地面积1000亩,建设起步较早、渔港功能基本具备、并已初具规模,历来是闽南地区主要鱼货集散地和渔需物质补给的重要港区。根据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做好修建性规划,划分6个功能区:停泊避风区、鱼货卸港区、船舶修造区、制冷加工区、渔需生活服务区、管理服务区。近期重点改造船舶修造、渔需生活服务二个区域,目前正在进行区域项目开发招商。

风动石――九仙山景观旅游基地:该基地位于铜陵镇东北部,以风动石景区为主轴,与东门屿、朝圣路旅游特色小商品长廊、西门兜海景城、九仙山一并联合开发,按主轴景区外延拓展和景区文化品位提升的方向规划,主要景点包括:风动石、铜山关帝庙、铜山古城、石僧“石僧拜塔”、“虎崆滴玉”、文峰塔、黄道周读书处与故居、郑成功营址与水师操练指挥台等名胜古迹。目前正在加紧西门兜海景城的建设,进一步做好九仙山的修建性规划及景区开发招商。

屿南湾――南门湾休闲旅游基地:该基地位于铜陵镇东南面,屿南湾与南门湾两个月牙形海湾紧连,绵延数里,滩长坡缓,沙滩洁白,海水清澈,气候宜人,是一流的旅游性沙滩,符合国际滨海休闲度假要求。目前正在进一步做好屿南湾、南门湾的控制性、修建性规划,规划生成屿南湾沿海岸线“亚龙湾式”星级酒店区,规划生成南门湾海堤岸线海滨观光大道。同时抓紧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使之成为东山海滨旅游的新亮点,与马銮湾、金銮湾、乌礁湾相连起来开发,形成“海滨十里旅游长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