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当时的日文汉字: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日语假名:かぶしきがいしゃ・まんしゅうえいがきょうかい),是伪满洲国时成立的一个电影机构,它有公司的性质,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国家宣传的特点。
日本经过五年的策划准备,1937年8月,伪满洲国通过了“电影国策案”,决定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现长春)成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8月14日伪满洲国正式颁布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法”,同日指定设立委员会。8月21日,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出资,正式建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满映存续的八年满映起初地址在日本毛织会社,即现今位于长春人民大街55号的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摄影棚是临时借用的二道沟宽城子火车站的一座仓库。而后,日本东京照相化学研究所建筑师增谷麟仿照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建筑形式、布局和规模为满映设计了新的驻所,1939年11月在洪熙街602号的新址落成(即现在的长春市红旗街20号,现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
满映成立之初,技术和人员很大程度上依靠东宝,1938年制作了第一部故事片。同年,曾任伪满洲国民政部警务司长的甘粕正彦被任命为满映的理事长。满映当时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启民”和“时事”三种影片。“启民电影”体现了满映电影制作的真正目的——它是旨在安抚、控制当地人的文化宣传片。“娱民电影”是普通的故事片,一位叫李香兰的日本女子由此成为当时满映的大红明星。
满映在1941年走上轨道,“娱民电影”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部的水平。1942年以后,由于太平洋战争,日本国内电影胶片告罄,木村庄十二、内田吐梦等日本导演来到满映。1943年,岛津保次郎以满映、东宝联合制作的形式完成了《我的夜莺》,编剧岩崎昶,主演李香兰。
在满映存续的八年间,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及纪录片189部。编辑发行《满映通讯》(日语版)307号,《满映时报》(汉语版)313号,《满洲儿童》55号。做了大量的“日满协和”的宣传,并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以利于伪满洲国的统治及日本在伪满洲国的特殊地位。
满映解体与长春电影制片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洲国灭亡。时任满映理事长的甘粕正彦服毒自杀,满映解体。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局的领导下,1945年8月下旬,成立了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9月上旬,两“联盟”合并,称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在接收满映时,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争夺接收满映,最终共产党抢先。1945年9月中旬,满映看守理事和田日出吉向联盟移交权力和资产。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建立的一座正规电影制片厂。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4月18日,舒群持东北民主联军周保中将军签署的命令,正式接管了原满映的设备器材,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舒群为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后共产党暂时撤出长春,1945年5月,东北电影公司将大部分的器材搬迁至现在的黑龙江省鹤岗。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改名东北电影制片厂,是为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不久,袁牧之替换舒群任厂长。
1946年5月26日,国民政府派金山(中共地下党员)接收满映。7月7日正式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现在一般简称其为“长制”,与现今的简称为“长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区别。金山任厂长。解放军开始进攻长春后,金山接到中共的指示,于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人员从1947年12月起至1948年4月间分四批离开长春,解放军夺取长春前夕仅剩下10余人。1948年10月20日,田方代表共产党接收国民政府长春电影制片厂留下的设备。1949年4月初,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2月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即“长影”)。
现今的满映影片
满映一部分资料胶片后来流失到前苏联。日本人发现后出高价买回胶片,编成了30集的录像带,在日本发售,当时售价三十万日圆。在日本的友好人士发现后向日本方面交涉,1995年5月,日本同意向中国政府赠送部分资料,一共带来了两套录像带资料,其中包括三部故事片,如《晚香玉》、《皆大欢喜》等;还有一些纪录片。现在这两套录像带资料一套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另一套保存在长春电影制片厂。
满映著名演员李香兰
浦克
刘恩甲
李明
白玫
郑晓君
夏佩杰
王启民
张奕
张敏
于洋
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