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育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师育新

女,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沉积与环境,环境地球化学

科研经历:

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和参加过二十多项科研项目,涉及沉积环境、油气地质、过去全球变化、水资源、粘土矿物分析等实验技术等领域;主要有:

末次冰期旋回高分辨率兰州黄土记录与环境变迁(1996-1997) ,中科院兰州冰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研究(1997-1999),中科院重点基金和国家科委联合资助项目

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铁循环的环境磁学研究(2001-20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研究(2002-2004)上海市科委项目

长江下游区域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研究(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英合作项目

太湖平原湖泊地貌形成演化及人类响应模式研究(2006~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发表论文: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有:

镇江下蜀土中的粘土矿物及其古环境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4)

上海春季沙尘与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粒度组成与矿物特征;中国沙漠,2006, 26(5),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沉积学报,2005,23(4),146~151,黑河:西北干旱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条水系;地理教学,2002,第七期,

西北干旱区河流的补给;地理教学,2002,第九期

兰州“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特征研究;沉积学报,1995,13(3)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二次参数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地质意义;沉积学报,1995,13卷增刊

沉积岩微区形貌及成分定量研究的图象分析仪方法,沉积学报,1996,14卷增刊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17(1)

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中国科学 (D辑), 1997,26(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