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毕节金沙县岩孔集镇板桥村板桥村位于金沙县岩孔集镇东南2公里,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全村552户,2183人,耕地面积1889亩,林地4600亩。主产水稻、油菜、葡萄等,计有葡萄1100亩,梨、李、枣等水果510亩。人均不足一亩地,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元,人均占有粮

食500公斤。立体生态农业、庭院循环经济、特色乡村旅游是板桥三大品牌,板桥村的自我定位是生态板桥、绿色板桥和和谐板桥。板桥村是地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省级生态农业、生态能源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定点村和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典型村。2003年以来,板桥村先后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和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授予“九创一评工程文明村镇”、“小康村”先进称号。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农家乐”已发展了14户,其中省级乡村旅舍3家,地级农家乐10家,户均年创收4万元以上;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20万元,人均1920元。旅游业已成为板桥村的支柱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板桥村群众在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以生态建设开发扶贫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业,并结合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种植葡萄、发展沼气、保护生态为重点的立体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家家户户很快走上了致富路、小康路,并使“板桥村”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以村命名的“板桥水晶葡萄”也驰名省内外。最近,农业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工作委员会、亚太农村社区发展促进会又将板桥村命名为“中国旅游特色村”。今年3月,“板桥村”商标成功注册。金沙县着力打造“板桥”名片,加快了板桥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据介绍,全村群众发展种植水晶葡萄600多亩,村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200元以上。同时,葡萄产业还拉动了运输、养殖、果蔬种植等其它产业的发展,全村户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群众有30余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2、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板桥村板桥村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距镇政府约1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857户,3327人。目前全村设总支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委成员3名,村委会组成由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1名组成。
基层设施:
在区级的帮扶下,全村办公楼得到初步完善,设有娱乐室、图书室、救助室等便民服务一体功能。另外,近年来,在上级帮扶下和全村共同努力下,板桥至三衙庄、陶家湾、岩底庄等通组公路得到大力改善。目前,农灌沟和三衙庄河堤和陶家湾人饮等民心工程都成为全村今年基础项目的亮点。
农业产业
全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其中三衙庄无公害蔬菜基地“宽厢宽带”示范点和岩底庄养殖示范小区成为全村的典范。另外,除传统农业外,烤烟也成为全村的经济产业。
四在农家
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村目前共创建“四在农家”点6个,打创三衙庄、周家湾、高坎等平安村寨6个。涉及全村675户、2630人。市级对该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的验收、推广,使该村逐步走向法制化。另外,“四在农家”的创建以及黔北民居的推广,使全村院落得到美化,环境得到改善,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板桥(Bǎnqiáo)在番禺县城东北9公里。属南村镇。宋代建村。因村旁有木板桥,故名。村中有座黎氏宗祠,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长子延祖遂在原籍板桥乡的黎永思堂为遂球塑像祀之,复建阁藏其遗书,沿用莲须阁之名,今莲须阁已无存,祠虽略有损破变异,但旧貌基本完好。该祠为砖瓦木石结构,迹近明制。红石脚青砖墙,单檐无斗拱。风火山墙上呈镬耳状。山门正对照壁,红石脚蚝壳灰脊。门前竖有旗杆夹石一对。祠名“黎永思堂”,门阁匾刻“北正明宗”,两旁原有门对:“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已失)。祠分三开四进,坐北朝南。四进为后寝,后寝当中为神楼,神楼下方石砌基座,基座上端凿成十九个方回字纹花边。基座上为木结构神龛。按广州市文物专家介绍,该神龛是明代风格,在广州地区可算绝无仅有,十分珍贵。整座神楼有散落之势,亟待抢修。
4、湖北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板桥村地处还地桥镇西北方,东与军山村交界,南邻燎原村、保安湖,西连山庄、马石村,北接塘桥村。现有总人口1843人,其中男903人,女940人,耕地面积1716亩,其中水田面积965亩,旱地面积751亩,水产养殖面积200亩。还黄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2003年8月开始修建军板公路,全长3.5公里,总投资12万元,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现有200亩水产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村级经济。自然村有:谭家咀(杨)、菊花湾(胡)、陈尔芝、鸡墩李,尹家咀、胡龙岩、沙子岭(张)。
5、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板桥村位于梅溪镇西北方向,东与九斗农田相连,西邻西苕溪,南接华光村,北与荆南村相邻;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90人,总户数426户。有耕地1353.01亩:其中水田1314亩、旱地39.01亩,有鱼塘320亩。
6、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沙龙镇板桥村该行政村隶属祥云县沙龙镇,地处沙龙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云南驿镇,南邻马街,西邻谢官营村,北邻青海营村。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5户,有乡村人口3610 人,其中农业人口3547人,劳动力15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40人。
全村国土面积6.02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4.92`℃,年降水量808.4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17亩,人均耕地0.68亩,林地6510.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7、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板桥村该行政村隶属鹤庆县草海镇,地处草海镇北边,距草海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草海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离县城6公里。现有农户735户,有乡村人口3414人,其中农业人口3364人,劳动力17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825人。
全村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2195米,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95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蚕豆、大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135 亩,人均耕地0.63亩,林地8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2006.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工艺品加工、商业为主。
8、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乡板桥村该行政村隶属 永胜县顺州乡,地处顺州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60公里。东邻本乡新河村委会,南邻本乡金民村委会和大理州鹤庆县朵美乡江东村委会,西邻本乡锦江村委会和秀美村委会,北邻本乡洲城村委会。辖仙人坪、上恩浦、板桥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62 户,有乡村人口1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841人,劳动力 116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91人。
全村国土面积1.21平方公里,海拔1,780.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9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815.80亩,人均耕地1.0亩,林地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9、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己衣乡板桥村板桥村委会隶属武定县己衣乡,地处己衣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30公里。东邻己衣乡汤德古村委会,南与己衣乡分耐、资亨村委会接壤,西与己衣村委会土地相连,北与禄劝县汤郎乡典文村委会相望。辖上村、罗格窝、糯伟、本冷等、云上等1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557 户,有乡村人口2310人,其中农业人口 2310 人,劳动力 1293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200 人。
全村国土面积16.72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 16 ℃,年降水量 81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769 亩,人均耕地 1.2 亩,林地 20096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704.1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404 元。
10、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大栗树乡板桥村该行政村隶属马关县大栗树乡,地处大栗树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不方便,距县城36.5公里。东邻倮洒村委会,南邻木器厂镇,西邻和平村委会,北邻大栗树村委会。辖1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13户,有乡村人口2741 人,其中农业人口2741人,劳动力158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33人。
全村国土面积19.29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稻谷杂粮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541亩,人均耕地1.27亩,林地12871亩。
11、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板桥乡辖村,为板桥乡及板桥村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西北24.5公里。南距东水泉2.3公里,西距燕华营2.5公里。村域8.1平方公里,聚落面积111.9万平方米,共951户,2579人,皆为汉族。
该村地势平坦。村中部及西部土壤为褐潮土,东部为潮褐土。聚落平均海拔44.5米,高差0.5米。牤牛河自北向南穿村中部而流过。地下水埋深约4米。聚落沿牤牛河西岸南北分布,呈块积状,街巷不整,只有南北向两条主街。1989年始全村饮用自来水,有饮用机井3眼。村南有东西向的牛板路通过。南北向有南(石槽)板(桥)公路穿过,在村南与之交接。东直门至北石槽的长途汽车该村有站。
12、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方塘乡板桥村在宁国市方塘乡境内,有一块被称之为非亚热带北部最后一块“绿色阵地”的山村,——板桥村,她地处黄山与天目山两大山系的结合部。犹如一块晶莹璀璨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旌、泾、宁、宣四县市的交界处。这里有迷人的风光,这里有群山神奇的传说。
板桥村象一个待哺的婴儿,紧紧依偎在群山母亲怀抱之中。层层梯田式的茶园一片郁郁葱葱。一条来自泾县又回归泾县的清澈的小河婉如一条银带由西向东绕山流淌。河上早先用木板搭成的小桥,走上去悠悠荡荡,好似腾云驾雾一般,这个小山村也因此得名。
板桥不愧为”绿色宝库“。全村森林覆盖面积为96%。这里高峰如林,是黄山山脉的一趾,木竹蓄积量为20万平方米。盛产茶叶、香菇、木耳、竹笋、香榧、白果、板栗、猕猴桃、各种竹木器,根雕、假山石、名贵中药材等土特产。同时还有稀有的植物,如九华一宝的金钱柳,云锦杜鹃群落,青岗栎、青栲、石栎等。这些稀有植物令植物学者们心旷神怡、密切系关。1990年,地理植物专家、安徽师范大学韩也良教授几次率专家来板桥考察,给板桥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很高评价。他特别对原始次生林上书疾呼:这是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仅存的一块原始森林,“绿色阵地万万不可再失守了”。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寓有色彩,寓引诱诗意,寓有传奇,更寓有几分神秘。板桥最高的山峰是高峰:就在原始森林的东北部,它海拔1153米。晴日里登上此峰绝顶处,南可观黄山雄姿,北犹见长江烟波;东眺天目山色,西望九华云霞。山顶有一座寺庙。僧人告诉我们此峰原是佛教圣地,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对这里的寺院或赦封、或赐额、或封典。因此历来香火旺盛,游人云集,知识到了1944年国民党52师围剿新四军,将这千年古刹付之一炬。
1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盘城镇板桥村区位优势:
位于龙王山西侧,与泰山街道和永宁镇接壤。交通便利,104国道以及宁淮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国、省道穿村而过。紧邻南京高新区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农业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5000亩盘城蔬菜基地,南京观赏鱼等农业基地位于该村。
人口:
全村2668人 2006年村级收入64万元 2006年人均收入6750元。
农业:
农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5000亩蔬菜基地是离南京市主城最大的蔬菜基地,基地成立有我市第一家以妇女种植能手、妇女蔬菜种植大户等“妇字头”的袁庄蔬菜合作社。南京观赏鱼基地占地80亩,观赏鱼品种多样,主要销往华东以及香港、东南亚等市场。
工业:
该村有工业企业2家,2006年工业产值2000万元。
14、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板桥村该行政村隶属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是六哨乡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寻甸县城60公里。东邻马鞍山村委会,南邻横河村委会,西邻大村村委会,北邻五星村委会。辖板桥、糯谷、磨石箐、西拉龙、白泥克、瓦窑、阿么果、树花箐等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52户,有乡村人口3324人,其中农业人口3324人,劳动力170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05 人。
全村国土面积20.23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马铃薯、荞子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8014.65 亩,人均耕地2.14亩,林地217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932.0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4.1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畜牧业为主。[1]
15、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板桥镇板桥村
板桥村隶属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镇,地处镇边,距镇政府所在地0.4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9公里。东邻小戈丈村委会,南邻矣马伴村委会,西邻黄家庄村委会,北邻阿乌村委会。辖邓家山村委会、碧落甸村委会、马街村委会、虎街村委会、桃溪村委会、新发村委会6个村委会。现有农户1083户,有乡村人口4135人,其中农业人口3765人,劳动力283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232人。

全村委会国土面积6100.75平方公里,海拔1661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928毫米,适合种植粮烟、蔬菜、水果、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806.3亩,人均耕地0.75亩,林地642.6亩。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23万元;畜牧业收入25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230头,肉牛2头,肉羊423头);渔业收入0万元;林业收入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42万元;工资性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4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77人,在省内务工277人。2008年全村委会经济总收入1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