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中 文 名:大额牛
·物种分类:兽类→偶蹄目→洞角科→牛属
·拉 丁 名:Bos frontalis
·英 文 名:Mithan,Gayal
·属中文名:牛属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0:VU A1cd+2cd,C1+2a
·迁 徙:
·生 境:栖息于林缘灌丛、草地。
·体 型:体形较小,体重600~800kg,体长1.5m左右,肩高可达1.7m。
·食 性:草食性。
·习 性:群居,具嗜盐习性。有极强的攀登能力,公牛性猛,母牛临产前隐蔽于丛林或草丛,离群独居。
·繁 殖:一般4岁性成熟。一年一胎。
大额牛养殖史及畜种简介大额牛(本地又称独龙牛),是目前我国稀有的一种珍贵畜种。原有国内仅分布于贡山县独龙江地区。现上帕镇木古甲(怒族村)、古泉、珠明林、施底、腊吐底、上帕、知子洛、达友村均有农户引种饲养。在国外印度阿萨姆邦,东孟加拉和与中国接址的缅甸北部克钦邦地区也有大额牛饲养。这一牛种在其被科技界发现之前已为数不多,几乎处于绝种边缘。八十年代初引起了有关专家和技术部门的重视。1985年在云南省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镇珠明林村群众最初从缅甸引进了9头围栏放养,尔后不断发展、引进,至今生长情况良好。通过二十几年的引种饲养,使大额牛这一稀有珍贵牛种在该镇逐有了发展,更为可贵的是,不少农户在引进饲养过程中探索掌握了一套大额牛饲养技术。
大额牛的多种优良特性:一是因属半野生半家养的牛种,故喂养管理简单,除修建围栏外,农户只需定期喂盐(10天一次),不需喂料及天天看管。二是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劳,耐粗饲养,体质强健,四肢发达,行动灵活,体格较大,产肉量多,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我国最好的野生绿色食用牛。三是繁殖率高,该镇饲养的本地黄牛母一般产仔为三年两胎或两年一胎,一年一胎的为数不多。而大额牛母2.5—3岁开始产仔,平均每年一胎,个别两年三胎。四是经多方实验表明:本地黄牛(公牛)与大额牛(母牛)杂交能受孕并能正常生产,杂交后生长发育比本地黄牛优越,相当适应于山区陡坡耕作,成年后体重还高于未杂交的大额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