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坤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廖昆玉,明末清初秀才,叶塘三口塘人,原名若鲁,又名昆鹿。兄弟两人,弟名若登,又名昆乐。

廖昆玉出身书香世家,四代秀才:祖父积玉和伯父廖蜜,父亲廖宓,叔父廖宪均为邑痒生;三叔廖寅,贡生,曾任合浦县教谕。

从兴宁廖氏落基祖廖德沅算起,廖昆玉为十二世,妻黄氏,生二子:来庆(秀才)和来朝。

清康熙甲辰年(1644年),廖昆玉的曾孙廖上达由三口塘偕眷迁江西龙泉县;后因战乱,又于1674年再迁湖南光华(今浏阳市)七宝山荷塘乡。是为当地廖氏之开基祖,现其后裔有1300人左右,1998年曾来信联系。

廖昆玉的祖屋是叶塘三口塘的“万安围”。为兴宁廖氏三世祖廖思温所建,现仍完好。

廖昆玉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医学,看相,测字,样样皆能,还学得一套防身的“散手”。他淡泊名利,无意仕途;安贫乐道,诙谐风趣,赋性刚正,喜抱不平;同情贫弱,藐视权贵,在乡间做了许多好事。几百年来 一直为广大人民所传颂。

距三口塘约三公里处,有个小地名叫“水窿”,它的背面三变水库。从水窿再向西北方走约百米,那里有个天然的面积约40平方米的石洞,就是廖昆玉当年讲课的教室。后因他赋性刚直,不平则鸣,得罪了当地几位地头蛇,教学常受干扰而停办。

廖昆玉墓筑于该村上坑的马喜塘山腰。惜于史前无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当作“四旧”被毁。

廖昆玉之堂弟廖若效迁惠阳观音山,其后裔有300多人。于2001年曾派人来叶塘寻根问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