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簇矮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水稻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亚组Ⅰ的成员。病毒粒体球状(等径对称),直径为60 nm,dsRNA,单组分基因组,分子质量为1.72×106 u。传毒介体是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介体的最短获毒期为5 min,循回期11天,潜育期13~22天。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能增殖,但不能经卵传播。用虫体内病毒汁液测定,病毒的钝化温度为60~7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22℃)为2~3天,4℃下为4~5天。水稻秧苗感染病毒后,分蘖增多,形成簇生状或雀巢状,以窄叶青8号最重,在科字6号品种上,则发生“节上分枝”的现象,可作为诊断指标之一;窄叶青8号还是该病毒良好的繁殖寄主。发生在中国福建、广东等南方稻区。在自然感染及人工接种时,都只侵染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结合防虫与培育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