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运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明朝“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学运动。“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首,活动在弘治、正德年间。“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王为首。活动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前后七子”不满于台阁体,也不满于当时流行的八股文、“理气诗”,企图以“复古”振衰救弊,改变当时的文风。他们共同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从模拟入手。“前七子”的“复古”旗帜一树,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后七子”又继续沿着“前七子”的路线前进,把这一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但是,他们倡导的“复古”仅仅是从格调、法度等形式方面学古,实质上是以拟古为复古,谈不上什么革新创造,因而“前后七子”这一持续百年的文学运动只能称之为“拟古运动”。他们的大部分诗文创作就是“拟古”的产物。“后七子”中的李攀龙在拟古方面走得更远,“其为诗务以声调性,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前后七子”的拟古运动,就其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理气诗”来说,是有一定的功绩的;就其理论的核心和创作的主要倾向来看,对后世的影响是消极的。“前后七子”也有一些反映时事、抒写性情的作品,能够摆脱模拟,有一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