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阅读导航历史上汉楚之争,最终结局是刘邦大胜、项羽大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刘邦善于用人。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都被说服了.

背景时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这个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出处关于这段文字,最早是《史记 本纪第八 汉高祖》中的记录,后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转载了它,见《资治通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两部史书中记载文字大致相同。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

②上:尊指刘邦

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

④晌馈:军饷。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⑥连:联合。

⑦略:夺取

⑧禽:同“擒”擒获。

然:这样

练习一、解释字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隐—( 隐瞒 )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略—( 取得 )

3.有功者害之 害—( 杀害) 4.群臣说服 说—(说服)

5.给饷馈 给— (供给)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捉拿)

7.夫运筹帷幄之中 夫— (句首语气词) 8.镇国家 镇—(安定)

9.抚百姓 抚—(抚慰,安抚)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