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洲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区域概况该乡位于常德市城区西部,三面环水。东与护城乡毗邻,南面紧临沅水,与鼎城区的武陵镇、斗姆湖镇,

该乡政府

桃源县的木塘垸乡隔江相望,西北与河伏镇相接。

截止2004年底,行政区域面积37.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2724亩,其中水田2300亩。该乡17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住户8238户,人口27147人。农业户7635户,农业人口26271人,农业劳动力15752人,军烈属27户,残疾人387人,五保户310人。乡党委下属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有中共党员1112人。

行政区划丹洲乡下辖村:

高泗村

夹街村

楠木村

垢湖村

石灰村

泽远村

荷花村

明月村

太平村

沙湖村

丹砂村

义渡村

三湖村

长湖村

阳湖村

坪湖村

桑场村

地理位置

基础设施截止2003年底,该乡境内有23公里沅水防洪大堤,15公里防汛水泥路。有“常丹路”、“护丹路”、“八一路”三条公路共28公里纵横交错。2005年7月,乡党委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开通了由火车站至桑场村的11路公交车,至市城区只需15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产业

2005年,该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310万元,工业总产值19340万元,农业总产值697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0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5元。该乡农作物主要以棉花、柑桔为主,每逢金秋时节,白花花的棉桃绽开笑脸,黄灿灿的柑桔挂满枝头,分外耀眼,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因而素有“金丹洲”之美称。

截止2005年底,该乡已基本形成新型建材、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近2000人。该乡农业发挥城郊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改桔、压棉、扩菜、增花卉苗圃”的思路,狠抓柑桔品种的改良,以沙湖村果木苗圃基地为依托,辐射周边,2005年该乡完成柑桔品种改良2400亩,新增花卉苗圃1080亩,巩固和发展了以明月村反季节蔬菜200亩,围绕“八一路”、“常丹路”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挤入了全市放心菜基地行列.

社会事业早年跟随毛泽东同志闹革命的革命烈士、原湘西特委书记刘泽远的故乡即在该乡泽远村,1976年建有占地1.5亩的刘泽远烈士墓、纪念亭,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湖村的农民企业家、慈善家、全国十届人大代表杨绍军同志于1996年3月创办的“常德市阳光孤儿院”坐落在丹洲乡夹街村,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截止2007年底有孤儿162人。[1]

人口数据2002年底丹洲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8753

14422

14331

家庭户户数

7418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509

家庭户男

14260

家庭户女

14249

0-14岁(总)

6286

0-14岁男

3252

0-14岁女

3034

15-64岁(总)

20075

15-64岁男

10086

15-64岁女

9989

65岁及以上(总)

2392

65岁及以上男

1084

65岁及以上女

130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457

[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