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耦合度:

1、处理机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可用处理机之间的距离及相互连接的信号线数目表示计算机网络与多机系统在耦合程度上有明显差别:多机系统是紧耦合系统,计算机网络属于松耦合系统。

2、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划分摸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耦合度是指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模块间的耦合度是指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控制关系、调用关系、数据传递关系。模块间联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强,同时表明其独立性越差。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能减少模块间的影响,防止对某一模块修改所引起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水波效应,保证系统设计顺利进行。

耦合度(Coupling)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弱取决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界面传送数据的多少。

内聚和耦合密切相关,同其它模块存在强耦合关系的模块常意味这弱内聚,强内聚常意味着弱耦合。

耦合度可分为七级。

a)非直接耦合:

两模块间没有直接关系,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

b)数据耦合:

一个模块访问另一模块,彼此间通过简单数据参数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这里的简单数据参数不同于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

c)标记耦合:

如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就是标记耦合。这个记录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不是简单变量。

d)控制耦合:

一个模块通过传递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显的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

e)外部耦合:

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

f)公共耦合:

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该公共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

g)内容耦合:

一个模块直接修改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或直接转入另一个模块

内聚度是指内部各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模块的内聚种类通常可分为7种,按其内聚度从低到高的次序依此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瞬时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