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军事理论概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 者: 叶卫平

I S B N: 7300058485

页 数: 332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8-1

内容简介

本教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除了系统论述世界军事、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这五大领域的前沿问题外,还增加了如何增强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意识等内容。教材的编写本着厚今薄古的精神,少史多论,力求最新;少一般介绍,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少孤立的叙述,多军事、政治、经济的综合研究;少现象性的描述,多从...

本书目录

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

第一节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尚未解决

一、和平问题面临威胁

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第二节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

一、它们有新发展的成因

二、它们有新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第一节美国军事战略由欧向亚调整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

二、冷战后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阻击

三、重心东移的经济政治原因

第二节美国新军事战略的特点

一、打击弱小与麻痹强大并重

二、从威慑为主转变为实战为主

三、由遮掩战略目标转向明目张胆

第三节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的围困

一、把日本变为亚洲的英国

二、组建四国磋商机制

三、扩大西太平洋前沿存在

四、威胁中国西部大开发

第三章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第一节台湾的战略地位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台湾的地理与历史

三、台湾的军事

四、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一、中美建交与台湾问题

二、冷战后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三、新世纪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的发展

一、解放台湾的方针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第四节遏制“台独”势力,推进祖国统一

一、两岸关系的回顾

二、对台工作的现状

三、促进祖国统一进程

第四章新中国的国防

第一节中国的国防体制

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形成

二、中国国防领导体制

三、中国国防动员体制

四、中国国防科研生产体制

第二节中国的武装力量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四、中国民兵

第三节主要的国防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四、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

一、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

二、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地位

第六章世界新军事革命与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世界新军事革命

一、新军事技术革命

二、新军事组织革命

三、新军事指挥系统革命

四、新军事理论革命

第二节军事高技术的特点

一、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侦察与监视技术

一、无线电地面侦察技术

二、航空侦察技术

三、太空侦察技术

第四节伪装与隐形技术

一、伪装的概念及措施

二、 隐形技术和武器

三、反隐形技术和武器

第五节电子对抗技术

一、 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二、 电子战的新领域

第六节军事航天技术

一、 航天武器装备的类型

二、 航天武器的发展趋势

三、 天军与天战

第七节核生化武器技术

一、 核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二、 化学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三、 生物武器技术及其发展

四、 核生化武器的发展趋势

五、 防核生化武器技术

第七章冷战后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第一节信息战的决胜作用越来越大

一、确保制敌信息权

二、剥夺敌方的信息权

第二节导弹和飞机成为决胜的主要手段

一、中远程和防区外精确打击

二、隐形轰炸和无人机作战

第三节地面战斗仍然是决胜的重要方式

一、“沙漠军刀”战役短而激烈

二、陆、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比较

第四节高技术战争无法战胜游击战

一、美军难以清剿伊、阿游击队

二、美军消灭不了城市游击战

第五节高技术战争仍是政治的继续

一、它们不是正义的战争

二、它们不是人道主义的战争

三、它们不是为了安全的战争

第六节冷战后高技术战争的启示

一、做好争夺制信息权的准备

二、要把争夺制空权与制天权、制信息权相结合

三、高技术武器是可以战胜的

四、要敢于同战争讹诈做斗争

第八章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机制

第一节新机制的主要形式

一、军转民的形式

二、民转军的形式

三、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形式

四、军转民与民转军和军民两用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建立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尽快缩小差距

二、补充国防高技术人力的不足

第三节新机制要有新眼光

一、大国防科技工业的眼光

二、寓军于民的三大“瓶颈”

第四节实现新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机构改革和规划先行

二、改革现行军品采办制度

三、设立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区

四、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五、促进军工集团的体制创新

第九章抓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第一节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内容

一、国民经济动员类型

二、国民经济动员领域

三、国民经济动员体制

四、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

五、制约动员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高技术战争与中国国民经济动员

一、高技术战争下的动员特点

二、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制

三、高技术战争的动员对策

第十章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

第一节增强经济实力

一、我国的差距与对策

二、确保战略产业的安全

第二节增强国防实力

一、增加国防费和优化结构

二、推动国防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

第三节增强内外凝聚力

一、提高国内民族凝聚力

二、加强国际统一战线凝聚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