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总面积96.33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11.85(万人)

户籍人口69.00(万人)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1611

户籍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7163 (2007年末)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630。

代码:440106。

区号:020。

拼音:Tianhe Qu。

英文:Tianhe District

基本概况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

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和萝岗区相接,区境地理坐标是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区径东西极限长18.75公里,南北极限长15.75公里。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约68公里,是建设中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

天河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确定了广州市建设和用地向东南和东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向东沿珠江扩展城市用地至黄埔,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城市功能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发展轴线,上述轴线均经过天河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可以强化天河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面积与人口1985年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划分出来时,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西至广州大道,南至珠江,东接黄埔区界,北至洞旗峰、广州畜牧场。之后,历经多次调整,面积最多时为达147.77平方公里。2005年6月起,随着登峰、杨箕和玉树3处地方划出,天河区面积约为96.33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天河地区(沙河和东圃地区)人口为3.7万人。1985年,天河区建区时,总人口为20.04万人(其中居民14.4900人,农民5.5500人)。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的东移,人口迅速增加。常住人口中,1990年为430153人,2000年为532325人,2005年达618726人。

90年代以来,外来暂住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1年为64694人,1995年为79603人,2000年为203397人。从2002年起,外来暂住人口数开始超过常住人口数。至2005年外来暂住人口为637453人,与常住人口相比为1.03∶1。

天河区63万外来暂住人口多聚居于城中村,如靠西边老城区的石牌村、冼村、猎德、棠下、车陂等村均有3~5万余人,其他村也有万人以上。外来暂住人口一般从事建筑、制衣造鞋、餐饮运输和服务行业,多为体力劳动者。[1]

旅游景点珠江公园

鼎言推荐星级 ★★☆☆☆

顾名思义,珠江公园是因临近珠江和天河区珠江新城而得名,是广州市实施“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于2001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这里及以西67公顷的地段上举办了中国第四届园林博览会而使珠江公园声名鹊起。目前园内还保存着园博会参展的一些景点。

珠江公园划分为风景林区、萌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景区。园内绿草如茵,雕塑奇石点缀其间,溪水穿桥绕径,南国花木迎江风而动,花香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有人将它喻为新城的三大亮点之一,又称之为青山蓝天工程的一个支架。

中山大学校门

鼎言推荐星级 ★★☆☆☆

原中山大学门位于石牌五山路斜坡处,建于民国24年(1935)。

校门为一座高大的石砌牌楼,五山路穿牌楼而过。牌楼灰白色,分五门。中门宽8米,两侧各两门,依次宽5米、4米,均深6.75米。牌楼由12根花岗石方柱组成。中门石柱稍高,约10米,由7块边长0.95的花岗石砌成。各柱头为花蕾状,左右横伸华表和石鼓。柱下也有石狮和石鼓。中门石柱并有狮头含环浮雕,柱内侧有一镶嵌大理石,上刻中山大学奠基于民国24年(1935年)及校长邹鲁和诸董事姓名。

牌楼主间横额,原镌刻“国立中山大学”,建国后改书“为人民服务”。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

鼎言推荐星级 ★★☆☆☆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在天河区沙河花生寮。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在美国研制飞机成功后,为“壮国体,挽利权”,回国创办航空事业,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失事牺牲。当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令行广东军政府都督在冯如坠机牺牲处立碑纪念。由于袁世凯帝制自为,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失败等影响,迄未动工兴建,直到1988年,才由广州市沙河文博学会建造“冯如坠机处”纪念碑一座。

碑坐西向东,方塔形,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立于一高0.40、深3.74、宽3.30米的台基上。台基正面有阶梯三级,左、右后有矮墙围绕。碑身用白色花岗石制成,上小下大,高工土7米,尖顶,底部四边各长0.27米,正面刻“冯如坠机处”五字。碑座用砖石灰沙砌筑,石米批荡,高0。645米,底部前后边长各为0;89米,左、右边长各为0.59米,向上逐渐收缩,正面镶嵌一刻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于一九一二年八月廿五日在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坠机于此殒命葬于黄花岗,沙河文博会立”四十七字的云石。

刘氏家庙

鼎言推荐星级 ★★☆☆☆

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大道北路东侧,沙河大街大洲地2号,为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建造,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

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人(今属广西),名义,字渊亭。清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刘率所部黑旗军援助越南,打击法国侵略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刘率军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兵败后回到广州。民国6年(1917年)病逝。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越南维新会曾以刘氏家庙作为会址,开展驱逐法国侵略者,光复越南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该庙曾遭破坏。民国37年(1948年)改作市75小学。建国后50年代初期,改作沙河小学及其附设幼儿园、初中班。1963年后改作市五金交电仓库。1989年,市政府公布其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南植物园

鼎言推荐星级 ★★☆☆☆

华南植物园建于1956年,总面积约4500亩,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它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植物园、树木园有学术和种子交流业务。园内引种国内外植物约5000种,成为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引种驯化、推广应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的科研基地。这里众多的植物,与白云山一起,成为广州市“市肺”的两片“肺叶”。绿色的自然环境,美丽的园林外貌以及丰富的植物科学内涵,使植物园成为公众旅游休闲、普及植物知识的园地。来到植物园,除了可以学到一些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外,还可意识到保护植物资源同保护野生动物一样的重要性,共同来保护人类赖以上存的植物世界。

华南植物园从1980年起向公众开放,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名“龙洞琪林”。1995年被有关机构评为“中华之最”——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该园每年客流量为40万人次。

天河公园

鼎言推荐星级 ★★☆☆☆

天河公园位于黄埔大道北侧,面积75公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公园最初为广州政府林场(又名石牌林场),始建于1928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为中山公园。广州解放后,从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对公园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并将公园划分为中山林场和中山果园场,1957年改名为森林公园,1960年易名为东郊公园。民族英雄邓世昌墓就在园中。

公园内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并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给公园增添了一种神奇的色彩。此外,公园还建有各种游乐项目和大型烧烤活动区,是广州近郊踏青的首选之地。

行政区划天河区辖22个街道(五山、员村、车陂、沙河、石牌、兴华、沙东、林和、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天河南、元岗、黄村、龙洞、长兴、凤凰、 前进、珠吉、新塘、登峰)。

地名由来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交通规划天河区是广州的新中心城区,该区交通系统发达。近年来,天河区重点扩建了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汕公路、大观路、沙太路等道路,新建了广园东快速干道、华南快速干线、广深高速公路和广州市外环路等道路。此外,地铁一号线和地铁三号线从该区出发,纵贯区内繁华地段。新建多座大型桥梁,如华南快速干线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环城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等多座跨江大桥。

目前,天河区的主干道有: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路、先烈路、广州大道、广汕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等。

广州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的始发站均设在天河区,在该区设有体育西路、体育中心、广州东站、林和西及珠江新城站等站点,轨道交通发达。

目前广州地铁实行的是分段计价,即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每3个区间为1个段,起价2元,每进入下一段加收1元。

天河区用有目前中国最现代的火车站之一的广州东站。广州东站隶属于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高速的起始站,也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口岸站。广州东站毗邻天河体育中心和中信广场,站前广场、客运楼、塔楼、站场四部分组成,共有16条股道,旅客站台5个。

广州东站担负广深线、广九线、广梅汕、梅坎线、三茂线、京广线以及京九线进入广州地区的旅客列车始发和终到,日始发终到列车87对。其中广深线58对(广州东至深圳运行时间“新时速”列车只需55分钟、准高速列车60分钟),广九线7对(广州东至九龙运行时间“新时速”列车只需92分钟、准高速列车97分钟、KTT列车102分钟),长线列车22对。

广州东站总占地面积41公顷,是广州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及对内联系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的交通枢纽,该区用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其中,天河汽车客运站是广梅汕公路及其沿线的中心站场,线路覆盖全国十七个省、直辖市。目前有省际线路67条,省内线路70条。天河站1,600多台参营班车,高、中档车辆超过80%。东圃客运站毗邻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该站开设城市公交线路及部分广梅汕、广深方向、两市两区的营运班车,并承担流花车站、广州汽车客运站班线调整客源分流的疏导任务。

历史沿革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天河属番禺辖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撤南海郡,改番禺为南海县(天河为南海县管辖)。

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龙眼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区内大部分村落陆续形成,村民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

宋皇祐三年(1051年)分设南海县、番禺县(天河属番禺管辖)。元明清三朝天河基本属番禺管核。

清同治年间(1862-1874)番禺鹿步司总部设于东圃,东圃成为鹿步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番禺县直隶广东省,仍分四司:茭塘司、沙湾司、鹿步司、慕德里司。天河仍归属鹿步司。鹿步司主要管辖如今天河、黄埔两区的区域及白云区的部分地区。

建国后,辖区曾多次变更,沙河地区先后隶属于广州市沙河区、石牌区、冼猎杨区、白云区、东区和郊区;东圃地区先后隶属于番禺县、郊区和黄埔区。

1956年6月后,辖区曾一度归属广州市郊区。

1960年5月和1973年2月,东圃地区两次转归黄埔区。

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天河区辖: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千米,人口20.04万人。

1987年3月,成立石牌街道。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

1990年,天河区常住人口430153人。1991年,天河区暂住人口64694人。

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0月9日,设立天河南街道。

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

1995年8月11日,设立兴华街道、沙东街道、林和街道。暂住人口79603人。

1997年11月18日,设立棠下街道。

1999年9月30日,设立天园街道。12月29日,设立冼村街道、猎德街道。

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个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年底,天河区辖14个街道、2个镇(沙河镇、东圃镇)。常住人口532325人,暂住人口203397人。(以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总人口1109320人,各街道、镇人口:五山街道86900员村街道74249 车陂街道 56061沙河街道48749 登峰街道 79533 石牌街道 134347 沙东街道 32075 天河南街道 57537 林和街道 55735 兴华街道 77415 棠下街道 67188 天园街道 31920 冼村街道 28746 猎德街道 16838 东圃镇 108015 沙河镇 154012

2001年10月,设立黄村街道、元岗街道。

2002年12月,撤销沙河镇,设立龙洞、长兴和凤凰3个街道;撤销东圃镇,设立前进、珠吉和新塘3个街道。12月31日,6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年底,天河区辖22个街道(五山 员村 车陂沙河登峰石牌光华沙东林和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天河南元岗黄村龙洞长兴凤凰前进珠吉新塘)。

2003年1月,新塘街道玉树行政村划归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底,天河区辖22个街道(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天园、冼村、黄村、元岗、珠吉、新塘、龙洞、长兴、凤凰、前进),面积147.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98109人,暂住人口584926人。

2004年天河区区划一览:辖22个街道。

特产美食特产:

荔 枝 菠 萝 木 瓜

美食:

★一品香辣蟹

香辣蟹选用的是自己蟹场饲养出来的4个月以上、500克左右的鲜嫩肉蟹,据说150公斤中最多才能挑出5公斤左右。且蟹场设在河水与海水相交界处,蟹肉质特别新鲜香甜。为保证新鲜,店家每天用专车运送肉蟹,保证12小时之内从蟹场送到店中。

端上桌来的香辣蟹红黄相间,饱满的色泽中透出诱人的鲜亮。尝一口,浓郁的蟹香直透五脏。老板说,蟹除了新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调料。四川过来的大厨集中了30多种调料,将蟹煨制数天后,再炒3~5分钟,和上一品成都老料。烹调出来的蟹不但口感鲜,辣味独特,色泽金黄,还带有一种掩不住的原始野味。据说,大厨的绝技香辣蟹还获得成都市美食节大奖呢。

如果觉得一道菜不过瘾的话,还可以一蟹多吃。蟹肉吃完之后,锅内的酱料和蟹碎加入秘制的汤料(可辣可不辣),就变成了一锅诱人的蟹汤,再配上豆腐、银丝粉或时蔬等,则是一煲叫人食指大动的火锅了!

★乡土木桶菜

“乡间小路”这间在天河北路上的小店,在菜式上总是搞搞新意思。木桶是乡下挑水用的“家伙”,摆上餐厅也别有风味。一个木桶往餐桌上一立,格外“拉风”,不明其因的食客,瞪大双眼往笔者这桌凑过来,嘴角挂着丝丝笑容,拉上几个同桌一起打量起来(此菜今日才推出市面)。同桌进食的朋友,顾不上礼节,筷子七上八下的只往木桶里掏菜。

★南 瓜 烙

南瓜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多食有益身体健康。在制作南瓜烙时,选南瓜时要选甜一点的,煎时要掌握好火候,以免煎糊。

街道简介(根据《天河年鉴(2004年)》整理,为2003年统计资料)

沙河街道建于1950年7月,由广州市白云区沙东乡的沙河大街地区组成,因辖内有沙河大街、沙河墟以及流经该地区的沙河而得名。2003年,面积1.26平方千米,总人口45809人,其中常住人口41419人。辖7个社区(西街、左竹园、濂泉西、先烈东横路、新一街、永福正街、水荫四横路)。办事处驻沙河大街89号楼一、二楼。

登峰街道建于1987年8月,由沙河镇划出登峰村、西坑村地区组成。2003年,面积4.75平方千米,总人口85456人,其中常住人口44888人。辖10个社区(童心、下塘、狮带岗、黄田、横枝岗、淘金北、恒福、西坑、云泉、清水塘)。辖内2个撤村改制公司:登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登峰行政村原辖上塘、下塘、横枝岗、凤鸣村等4个自然村,1999年5月撤销原村委会,组建公司)、西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坑行政村原辖西坑、坑口、清水塘、长腰岭、金贵、田螺墩等6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西坑村撤村改制公司)。

车陂街道建于1981年5月,由东圃公社划出车陂地区组成。2003年,面积5.6平方千米,总人口7.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万人。辖10个社区(东圃、西湖、天雅、龙口、西岸、沙美、东岸、美好、广氮、车陂北)。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车陂行政村原辖四约、沙美、东岸3个自然村,1999年5月,原车陂村撤村改制,组建公司)。

天河南街道建于1993年8月,由石牌街划出天河北路南面的地区组成,因主要地段位于天河体育中心南面,故名。2003年,面积2.48平方千米,总人口68468人,其中常住人口51394人。辖15个社区(南一路、育蕾路、体育西、体育东、南二路、南雅苑、天河东、体育村、天河直街、大道中、天河村、天荣、广和、杨箕、中山一路)。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杨箕企业集团公司(宋朝时期,杨箕村形成,曾名茔基村、簸箕村。建区后属沙河镇管辖。2003年1月由天河南街接手管理。1999年7月,原杨箕村撤村改制)。

林和街道建于1995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林和村及石牌街、天河南街、沙河街划出部分地区组成。2003年,面积3.8平方千米,总人口72671人,其中常住人口41795人。辖11个社区(润和、花生寮、禺东西、德荣、侨庭、雅康、紫荆、天寿、天河北、恒怡、天誉)。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林和润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林和行政村原辖林和村和解放新村2个自然村。1999年5月,原村撤村改制)。

兴华街道建于1995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银河村和从五山街划出部分地段组成,因街内有主要街道兴华直街、兴华路以及兴华村,故名。2003年,面积4.288平方千米,总人口66149人,其中常住人口27544人。辖9个社区(燕塘、侨源阁、鳌鱼岗、牛利岗、伍仙桥、兴华、苏庄、河水、金燕)。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银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银河村委会原辖有银锭塘、河水村、马蹄岗、鸡荔村、伍仙侨、苏庄、牛利岗、鳌鱼岗、兴华村9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银河村撤村改制)。

沙东街道建于1995年8月,由沙河镇划出沙东村地区组成,因辖区内有沙东村,故名。2003年,面积2.16平方千米,总人口35483人,其中常住人口18500人。辖6个社区(沙和、濂泉、天平架、范屋、天河山庄、陶庄)。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沙东有利集团公司(沙东行政村原辖永福村、花生寮、沙河新村、江屋村、陶庄、甘园、南蛇坑、涂屋、菜寮、塘寮、大洲地、左竹园、右竹园等21个自然村。1999年7月,沙东村撤村改制)。

石牌街道1987年3月20日,成立岗顶街道办事处,由原沙河镇划出石牌村组成,因位于石牌岗顶而得名。1987年8月3日,更名为石牌街道办事处。2003年,面积4.3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万人(含非本地区户籍人口)。辖21个社区(绿荷、南镇、朝阳、逢源、南大、东城社区、东海、石东、冠军、龙口西、松岗、南苑、穗园、瑞华、暨大、华师大、金田、金帝、鸿景园、华标、龙口花苑)。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石牌三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石牌行政村原辖有石牌、新庆村等2个自然村,1997年4月撤村改制)。

五山街道建于1953年,由白云区五山镇政府改称而成。因此地属低山丘陵,“五山”泛指多山;另一说法为此地周围有五个山头环绕,中间成盆地,俗称“五马饮泉”,故名。2003年,面积10.59平方千米,总人口99601人,其中常住人口69601人。该街下辖12个社区(茶山、岳洲、东莞庄、华工、华农、广工大(五山社区)、瘦狗岭、五所、华文、农科所、白石岗、高胜)。

棠下街道建于1997年12月,由东圃镇划出棠下村地区组成。2003年12月东圃镇撤镇设街,将棠东村划入棠下街管辖。调整后面积7.42平方千米,总人口88006人,其中常住人口38006人。辖12个社区(棠德南、棠德北、华景西、华景东、达善、邮电、荷光东、荷光西、加拿大花园、祥龙、丰乐、天安)。辖内2个撤村改制公司:棠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棠下行政村原辖棠下、上社、新墟等3个自然村,1999年5月,原村撤村改制,组建有限公司)、棠东经济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5月,原棠东行政村撤村改制,组建有限公司)。

员村街道建于1960年7月,当时在该地区大规模兴建工业区,由东圃镇划出员村、程界村地区组成。2003年,面积5.371平方千米,总人口59124人,其中常住人口37219人。辖18个社区(二横路、新村、绢麻、侨颖、天一庄、金莲、华颖、怡景、员侨、程界西、程界东、东和、美林、新墟、四横东路、四横路、新街、昌乐园)。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石东实业有限公司(石东行政村原辖有员村、程界东村、程界西村、甲子村、谭村5个自然村。1999年5月,原石东村撤村改制,组建石东实业有限公司)。

天园街道建于1999年9月30日,由石牌街、员村街、棠下街、车陂街划出部分地区,以及由东圃镇划出棠东村部分组成,因辖内有天河公园而得名。2003年,面积4.038平方千米,总人口64663人,其中常住人口47521人人。辖10个社区(科韵、腰岗、翠湖、华港、穗东、骏景、东成、东晖、环宇、文昌)。

猎德街道建于1999年12月30日,由沙河镇划出猎德村地区组成。2002年,面积3.1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万人。辖5个社区(猎德中心、利民、远洋明珠、誉城苑、南国花园)。辖内3个撤村(管理区)改制公司: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原猎德行政村撤村改制)、农林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10月,原农林管理区建制撤销改制。2003年12月,划入猎德街道管理)、寺右实业有限公司(1986年1月,原寺右管理建制撤销,组建寺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12月,划入猎德街道管理)。

冼村街道建于1999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冼村地区组成,因辖区内有冼村,故名。2003年,面积4.07平方千米,总人口33890人,其中常住人口8890人。辖7个社区(冼村、杨箕东、新庆村、潭骏、跑马地、金城、金园)。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冼村企业集团(冼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冼村行政村原辖有冼村1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冼村撤村改制)。

元岗街道建于2001年10月30日,由沙河镇划出元岗行政村组建而成。因辖内有元岗村,故名。2003年,面积3.23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8000多人。辖5个社区(上元岗、下元岗、中人、南兴、天源)。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元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原元岗村撤村改制组建公司)。

黄村街道建于2001年10月30日,由东圃镇划出黄村行政村组成,因辖内有黄村,故名。2003年,面积6.17平方千米,总人口48220人,其中常住人口19820人。街下辖6个社区(大观、体委基地、江夏、天雅、荔苑、黄村西)。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黄村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原黄村撤村改制组建公司)。

长兴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沙河镇辖内的长湴村、岑村地区为基础建成。2003年,面积13.215平方千米,总人口39138人,其中常驻人口18698人。街辖内有8个社区(长湴、科艺、兴科、乐意居、天鹅、建丽、岑村、兴安)、2个村委会(长湴、岑村)。2003年,在原来的6个居委会(长湴、长湴外、天鹅花苑、乐意居、岑村、岑村东)基础上重新划分地域设置8个社区,其中新设立4个社区(科艺、建丽、兴安、兴科)。

凤凰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沙河镇内的渔沙坦、柯木塱村为基础建成。因辖内有凤凰山而得名。面积22.998平方千米,总人口28573人,其中常驻人口12753人。街辖内有4个社区(渔沙坦、凤凰、柯木塱、高唐石)、2个村委会(渔沙坦、柯木塱)。2003年,将原来4个居委会(渔沙坦、渔沙坦外、柯木塱、柯木塱外)重新划分地域设置4个社区。

龙洞街道建于2002年12月31日,以原沙河镇辖内的龙洞村为基础组成,因街内有龙洞村而得名。2003年,面积11.7平方千米,总人口约6万人,其中常驻人口3.5万人。辖5个社区(中南、上社、西社、育龙、绿洲)、龙洞村委会。2003年,将原来的3个居委会(龙洞、龙洞二、龙洞外)重新划分地段调整为5个社区。

前进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东圃镇前进村地区为基础组成,并因此得名。2003年,面积4.9平方千米,总人口20019人,其中常驻人口约5000人。辖6个社区(石溪、宦溪、莲溪、羊城花园、天力居、怡东)、前进村委会。

新塘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由原东圃镇新塘、凌塘、沐陂、玉树4个村为基础组成,因辖区皆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以及有新塘村而得名。面积14.95平方千米(玉树村于2003年1月划归广州科学城管理),总人口51289人,其中常住人口10289人。辖6个社区(新塘、新园、新景、迎宾、沐陂、凌塘)、3个村委会(新塘、凌塘、沐陂)。

珠吉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东圃镇的珠村、吉山村地区为基础组成,并取两村名第一字而得名。2003年,面积10.015平方千米,总人口15547人,其中常驻人口8930人。辖4个社区(珠村南、珠村北、吉山东、吉山西)、2个村委会(珠村、吉山)。

自然环境地质地貌

天河区按地势分为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海拔一般为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大多只有1.5~2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约占十分之二,台地也约占十分之二,平原约占十分之六。

中部台地区的地质较为复杂。2006年2月,地铁三号线工程在穿越天河客运站至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时,先是遇到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一挖就塌,83米隧道竟挖了三年。后又遇到五山地下孤石群,硬度非常高,开始时一天才挖7厘米,致使停工半年,后采用多种爆破等世界先进技术才解决。在穿越瘦狗岭地下断裂带(现农科院幼儿园地下16米)时,出现地下水喷涌,地面崩塌。

北部低山主要有筲箕窝(220米)、杓麻山(388米)、大和嶂(391米)、石狮顶(304米)、洞旗峰(312米)、火炉山(322米),在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珠江沿岸的东圃、员村、石牌、猎德一带,并有七涌一湖。七涌从东到西依次为深涌(6.25公里)、车陂涌(27.8公里)、棠下涌(4.25公里)、程界涌(2公里)、谭村涌(2.2公里)、猎德涌(7.26公里)、沙河涌(15.12公里)。七涌基本上都由北向南流入珠江。一湖是天河公园中心湖(100亩)。南临珠江,江岸线11公里。

1995年后,区内低山丘陵区的采石作业逐步停止,大部分山头开始复绿。同时,区内河涌也开始大规模整治,砌上混凝土堤岸。十年间,由于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原有的山丘成为民居,村中大量建房,致使河涌变窄,支流断流,湖泊缩小,池塘大部分被填平。如1996年沙河涌西支涌改成为下水道;1966年修建的长湴村田坑湖,面积65亩,平均水深2.2米,1996年因广汕公路扩建征用和建设长湴新村被填平;新塘村村名由来的“新塘”,原有面积达300亩,因为年年淤塞,终于在2000年完全被填平。

2005年,天河区除东北部还有少量农田外,辖区内大部分已成城区。

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

1991~2005年,天河区由于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锐减。2004年除东北部外,靠近广州市老城区的地方已无耕地。

至2005年,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区的东北部。

(二)植物资源

至2005年,天河区的山林面积按所有权属镇村部分约有3.7万亩,加上省市单位的林地,共计约有5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蔬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共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

天河区重视植树造林,建设村镇公园。东北部绿色生态走廊已开始建设,植物覆盖面积逐步增加。2005年,全区绿化率达36.38%,建成区达5%,森林覆盖率约在13.7%。

(三)地下水资源

天河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但产量不大。珠村矿泉水于1991年开发,生产“珠碧泉”矿泉水,1995年7月,由于效益差,宣布结业。龙洞广州天河天然矿泉水厂于1991年5月100万元开发洞旗峰矿泉水,至2000年也基本停产。1997年起,柯木塱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据报章报道,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纳、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至今,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

此外,新塘、吉山、龙洞、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还有一些百年井泉。

(四)矿物资源

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一带,深窿、大窝、崩岗等处也有。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金色金属矿物,开采矿石。

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2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60年代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深沉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取硫酸铝。

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至2000年,已无河沙可采。

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建国初的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共44个石场。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石场陆续关闭。

(五)地下木材资源

长湴村往东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据说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很多村民采掘深至2.5米时发现,泥层中尚有未腐透的乔木。

自然地名1、瘦狗岭。位于广汕公路东侧。因山体形状略似瘦狗,故名。西北-东南走向,长1公里米,宽0.5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海拔131.3米。由石炭纪石英岩组成,岭上岩石裸露,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疏林。山有瓷土,在山南曾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2、大和嶂。位于广汕公路东侧渔沙坦村,海拔391米,为天河区海拔最高处。山上有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修建的大小碉堡各一个,2004年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山上建有机场卫星导航台。南麓于唐代曾建有石门古庙,“宝寺僧归”,曾为清代龙洞八景之一。该寺于上世纪30年代被侵华日军拆毁。

3、火炉山。曾名火罗岭。位于广汕公路和银屏岭以南,岑村、凌塘以北。山体面积6.25平方公里。因山体表层为红壤,以前山体绿化少,较光秃,在太阳照射下呈现红光,故名。该山近东西走向。主峰海拔322米,次峰(海拔235米)山顶有巨石,酷似昂首猪头,故名猪头石清代曾为龙洞八景之一“火罗夜月”。南麓风化层薄,曾有东升等石矿场在此采石。现坡地有马尾松,山下有泥窜水库、东大湖、南大湖等山塘。

4、洞旗峰。位于龙洞西北面,沙太公路以东,是天河区与白云区分界线。山体面积2.25平方公里,近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12.4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表层为红壤,坡地种有马尾松。因风化层薄,易采石料。

5、凤凰山。位于筲箕窝水库东南,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373.3米,山体由花岗岩和页岩构成,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顶上有一大草窝,传闻为凤凰栖息之处。凤凰山由此得名。

6、天平架。位于沙河以北、瘦狗岭以西、沙河旧广从公路一带,得名于神话故事:有仙人秤白云山和瘦狗岭的重量,便在两山之间建造了一座天平,遗留天平架子,故名。清朝时形成村落,现在是城市居民区。

7、龙眼洞盆地。位于龙眼洞一带。由车陂涌侵蚀而成,四周环绕花岗岩山丘。北起旺岗,南至华南植物园,与车陂涌相连,东至广州林业学校,西至大坦岭,面积约9.3平方公里。盆地底部平坦,地面海拔30~40米,边缘海拔40~50米和60米的二级台地,车陂涌流经东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为砂壤土。曾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8、瘦狗岭断裂。又称广州-罗浮山断裂。近东西走向的活动性断裂,西起三元里,向东经瘦狗岭、黄埔区、南岗镇、增城县至博罗罗浮山,长达80多公里,断面南倾,倾角50~60度,断裂带北盘为隆起区,长期上升遭受剥蚀,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和震量纪变质岩,形成孤立残丘,如鸡笼岗、茶山等;南盘表现为沉降区,形成白垩纪红层低台地和第四纪组成的三角洲平原。断裂至今还在活动,特别在广从断裂和文冲断裂交界处,常诱发小地震,但没有造成过灾害。

9、五仙桥。位于白云山东麓、兴华街广从公路西侧,属银河村。现为民居地。古时,这里是北方进入广州的要道,这里曾有5块长石板铺砌的山溪小桥。相传古代有五位骑羊持穗的仙人降临广州时,曾经过此处,故名。此处亦流传:“未有五羊城,先有五仙桥。”现溪水已无,石板桥已填埋在地下。

人口状况1985年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划分出来时,面积为102.5平方公里。西至广州大道,南至珠江,东接黄埔区界,北至洞旗峰、广州畜牧场。之后,历经多次调整,面积最多时为达147.77平方公里。2005年6月起,随着登峰、杨箕和玉树3处地方划出,天河区面积约为139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天河地区(沙河和东圃地区)人口为3.7万人。1985年,天河区建区时,总人口为20.04万人(其中居民14.4900人,农民5.5500人)。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的东移,人口迅速增加。常住人口中,1990年为430153人,2000年为532325人,2005年达618726人。

90年代以来,外来暂住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1年为64694人,1995年为79603人,2000年为203397人。从2002年起,外来暂住人口数开始超过常住人口数。至2005年外来暂住人口为637453人,与常住人口相比为1.03∶1。

天河区63万外来暂住人口多聚居于城中村,如靠西边老城区的石牌村、冼村、猎德、棠下、车陂等村均有3~5万余人,其他村也有万人以上。外来暂住人口一般从事建筑、制衣造鞋、餐饮运输和服务行业,多为体力劳动者。

历史事件六运会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天河设区之前“六运会”已经确定在这里举行,第一次承办如此重大的全国体育盛事,广州市专门在天河划出了5.2平方公里的地方建设天河体育中心。而建区不久的新天河人,也很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迎接“六运会”活动。许多高校师生和市民都自告奋勇,参加修建天河体育中心、修筑和拓宽道路的义务劳动。每天都有大批天河人自愿来到新的体育中心清理淤泥、种树、种草等。很快,新培的黄泥上就披上了“绿装”。

六运会的吉祥物为山羊。吉祥物设计从该届开始。

九架战机浴血卫广州

走在天河体育中心具有亚热带风情的园林里,阵阵微风吹拂,不时有小孩欢笑着从身边跑过,生活的轻闲蔓延开来。欢乐祥和总是来之不易,60多年前,同是这一片土地,蔓延的却是血雨腥风。为保卫广州,广东空军仅有的9架霍克-III战斗机,从南京总部飞驻天河机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战。

1937年8月的最后一天,日军首次空袭天河机场,6架三菱96陆攻轰炸机呼啸而来,我们的战士没有躲避,从天河机场强行起飞,追上了刚投完弹正准备返航的敌机。由于广东空军在开战前只进行过飞行、地靶和夜航训练,没有进行过格斗空战和空靶射击,因此虽有还击,但命中率甚低。直到飞过虎门,才有所斩获,成功地击落两架敌机。

日军恼羞成怒,于9月下旬出动近30架轰炸机再次空袭广州,天河机场9架飞机全数起飞迎敌。这一次,日方是有备而来,从云中偷袭得手,我方4架飞机被击落,飞行员关孟祝成为第一个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广州主权而牺牲的空军飞行员。

1938年10月,天河机场沦陷。日军拆民房,占农田,大肆扩建机场,增建飞机库,并以此为基地对广州市区进行轰炸。现在的黄华路据说就是当年侵华日军轰炸的地点之一。

冯如坠机

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恩平人冯如(1883-1912)在美国奥克兰组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试制飞机。光绪三十四年,自制成功第一架飞机,参加了国际飞行协会在美国的飞行比赛,荣获第一名。

之后毅然回国,在沙河燕塘开设广东飞行器公司,装配和研制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后,冯被任命为革命军飞机长。1912年8月25日,呈请广东军政府批准,冯如在燕塘大操场作飞行表演。不幸在表演中失事,飞机坠毁于沙河,伤重身亡,葬于黄花岗。为纪念冯如,现立有“冯如坠机处纪念碑”

日军袭击新塘火车站

新塘是东江北岸增城县的一个圩镇(今属天河区),也是广九铁路日军物资供给站,日伪军1个连守卫。民国33年11月上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决定于11月11日晚,由副大队长郑卫灵、政训部主任杨步尧率领100人夜袭新塘火车站:郑卫灵亲率一个中队和手枪队,组成突击队,攻击新塘火车站;陆仲亨中队和爆破班埋伏新塘镇外围,阻击仙村、永和的日伪军增援。11日夜,独立第二大队由禾望村中共支部书记卢章容带路,从油麻山石径出发,进至乌鸦望。郑卫灵令尖兵班剪断铁丝网,开辟突破口。接着,吴晃、周应芬带领突击队越过铁路,向火车站急进。两名突击队员突然冲进碉堡,生俘哨兵。周应芬带领突击队员9人,冲进新塘物资供应站办公室,生俘日军物资供应站长阿南中佐及翻译等。随后,吴晃带领突击队员冲进联防连营房,一枪未发,生俘副连长以下10余名。此时,新塘火车站北面山坡上的伪军,依托工事,向突击队射击。突击队员及时还击,毙伤伪军10余人。后因仙村、永和日伪军增援,郑卫灵令部队撤出战斗。突击队撤离时,将敌仓库焚毁。

此次战斗,共毙俘阿南中佐以下日伪军30余名,缴获长短枪30余支。独立第二大队伤亡12人。此次战斗,致使日军控制的广九铁路半个月不能通车。

首届女子足球世界杯

1991年11月16日,举世瞩目的第一届女子足球世界杯赛在广州天河体育场隆重开幕,中国开创了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新纪元。

首届女足世界杯赛有12支国家队参加,最后进入四强的是3个欧洲队和1个北美洲队,这个比例和结局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女足在世界各地区开展情况和实际水平的分布。美国队最终取得冠军,成为首度捧起世界杯的幸运儿。本届比赛,25场共攻入95球,平均每场3.8个,高于近几届男足世界杯的入球率;观众48万多人次,平均每场观众近两万人。夺冠大热门中国队占有东道主之利,但在淘汰赛中,不慎被瑞典一球淘汰,止步于四强之外,令人扼腕。

在此次女足世界杯成功举办的推动之下,女足运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1996年起还被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次杯赛世界足球历史新的一页,是世界女足历史的第一乐章。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2001年11月11日20时32分,江泽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开幕。五彩礼花随即绽放天空,数千只气球同时飞向空中,全场一片欢腾。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河区的广东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举行开幕式。

江泽民、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及国际奥委会官员出席了开幕式。比赛于11月12日全部展开,25日结束。这是新千年我国举办的第一个规模盛大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她象征着中国人民迈向新世纪的开始,展示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区情特点一、新兴城区,历史悠久

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位于广汕公路的飞鹅岭和龙眼洞村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被称为“广州第一村”。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来,成为广州市新兴城区。新建区时,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东圃区(镇)。

随着广州市城市向东扩展,天河区的农村逐渐改设行政街。如今,天河区已发展为22条街(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冼村、天园、黄村、元岗、珠吉、新塘、龙洞、凤凰、前进街),成为广州市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中心区。

二、位置优越,环境宜人

地形多样。区境内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19.23%;中部为台地,占22.01%;南部为冲积平原,占58.76%。北部低山最高大和嶂(391米),其低处形成筲箕窝、龙眼洞、华南植物园等宽谷和小块盆地。中部台地有突起的瘦狗岭和低陷的麓湖。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珠江沿岸,并有七涌一湖。南临珠江,江岸线8公里。

地域广阔。天河区面积为147.77平方公里,超过广州市越秀、东山、荔湾、海珠4个老城区面积的总和(128 . 3平方公里),在广州市八个区中,面积仅次于白云区;而建成区68平方公里,亦为广州市八区之冠。

环境优美。天河区是个山水城区,辖区北部有筲箕窝等丘陵湖泊,南部有沙河涌等7条河涌,但与广州老城区却没有大山、大江相隔。全区有中山大道、广园快速干道等现代化道路,交通便捷。宜商宜居。广州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中,就有两景(“五玉晨曦”和“天河飘绢”)坐落在天河。

区位优越。从东西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向东发展城市带的起点。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天河区正好位于这一发展带的西部起点。从南北方向看,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经过的中心地区。这种在空间上聚集的城市轴线可以强化天河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天河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三、人口增多,素质较高

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建国初,天河地区为农村,人口较少,1949年统计为37000人。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30153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110.93万人;2003年总人口118万人;是广州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区。

旧城区迁出人员较多。2003年天河区常住人口有598109人,但这只是在册登记人口。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广州市旧城区大批拆迁户迁入天河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户口仍留在老城区。

外来暂住人员多。2003年天河区在册登记的外来暂住人员581906人,与常住人口比例为几乎为1∶1。而城中村的外来暂住人员比例更多,如2003年石牌村常住人员为1万人,而外来暂住人员达5万人。

境外人士较多。广州市外国人和台湾地区在穗常住人士(简称境外人士)居住在天河区的较多,为广州市各区之最。境外人士中,各种管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常驻机构代表。天河北一带的写字楼是他们经常工作的地方,骏景花园等高尚小区是他们理想的住所。

综合素质较高。一是文化水平较高。几乎平均两个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大学生。二是文明程度进步较大。全区火葬率、计划生育率、文明小区率等都列入广州先进行列。三是先进模范人物大量涌现,其中有出席中共十五大的代表、杨箕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好,以及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青年个体劳动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模范人物。

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天河区坚持“一路四区”的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道路、科技兴区、教育强区、环境建区、文化优区)、紧抓软环境建设这一核心,推进区经济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递增迅速。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6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在广州市居首位。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80%。2006年税收总额15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是广州市吸收外资的热点区域之一。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8.72亿美元 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04%。

五、城建辉煌,步入繁荣

市政建设迅速发展。近年来,天河区重点扩建了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汕公路、大观路、沙太路等道路,新建了广园东快速干道、华南快速干线、广深高速公路和广州市外环路等道路。此外,新建的地铁一号线从本区出发,纵贯区内繁华地段。新建多座大型桥梁,如华南快速干线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环城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经过路段的立交桥,以及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等多座跨江大桥。天河区累计20层以上的新建大厦87座,其中40层以上的有中信广场等7座。中信广场高80层、391米,成为广州市最高、最宏伟的大厦。

旧村改造全面铺开。天河区位于广州市城乡结合处,有29条行政村,近百条自然村。至2003年,全区已建成600多栋别墅式或公寓式的农民新型住宅,其中,异地建设的沙东新村、长湴新村、农林村,多层农民公寓式的前进村、猎德村、棠下村、林和村、黄村新村等村都成为旧村改造的典型。

珠江新城雄姿初露。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大道以东、华南快速干线以西、黄埔大道以南、珠江以北,面积约6.6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政府确定的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规划在2015年全面建成。至2003年,珠江新城已建好包括临江大道等一批道路,其中主干道60米宽。建成省检察院大楼等一批办公大楼,星汇园等十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4公里的滨江绿化带和面积28万平方米的珠江公园。

天河商都更趋繁华。天河体育中心一带,面积5.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分布着天河火车东站、地铁天河总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商贸大厦、宏城商业广场、天河娱乐广场、广州购书中心以及一批高级酒店。平均每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市面繁华,被称作广州新商都。

高级住宅小区林立。天河区是建设中的广州市的中心区,房地产业发达。其中,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高级住宅小区有乐意居花苑、华景新城、南雅苑、骏景花园、富力天朗明居、景城花园、棠德花苑等7个。

旅游景区丰富多彩。天河区旅游资源丰富,以大观路为轴线的新兴旅游带已初见轮廓。其中: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的“月亮工程”,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此外,气势雄伟的天河体育中心,风光旖旎的麓湖,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人们都可以体会到浓烈的郊野风情。

六、高新科技,产业发达

天河科技园和软件业突飞猛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简称天河科技园)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8月,在天河科技园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天河软件园。1999年12月,广州天河软件园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近年来,天河科技园和天河软件园发展迅速。2003年,全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工业总产值(区口径)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外贸出口总额24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64%;税收总额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8%。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区口径)超千万元企业78家,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企业187家,其中5千万以上亿元以下企业31家。

广州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东部,横跨天河区和黄埔区交界处广汕公路段,主体在天河区玉树村。于1998年12月奠基,总体规划面积为37平方公里,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七、教育先进,科研密集

天河区是教育强区。天河区于2003年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区内大部分中小学都达到市级以上等级。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小学8所,中学6所。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民国教育、社区教育和村民素质教育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区内有华工大学、华师大学、华农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全日制普通高校27所,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高校38所,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及中科院和省、市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57家。因此天河区又被称为广州市高校区、高科技密集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