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ll-on/roll-off ship
用牵引车牵引载有箱货或其他件货的半挂车或轮式托盘直接进出货舱装卸的运输船舶。又称开上开下船。滚装船的特点是装卸效率高,船舶周转快和水陆直达联运方便。但其缺点是重心高,稳性较差;横格舱壁少而影响抗沉性,甲板的强度也受到影响等。滚装船有多层甲板便于货运单元放置,上甲板为平整板面。各甲板间设有斜坡道或升降平台互相连通,用于车辆通行。上层建筑布置在船头或船尾,以利货物摆放。机舱布设在尾部,烟囱置于两舷。滚装船的出入口通常设于尾部,设有铰接跳板与岸搭接,用于滚装货上下船。自1958年美国建造第一艘滚装船后,在北欧发展应用较多,世界海运发达国家也在使用。
门运载滚动车辆的运输船,如运载各种汽车、装满集装箱或货物的卡车和挂车等。
滚装船以装满集装箱或货物的车辆为运输单元。装载时,汽车及由牵引车辆拖带的挂车通过跳板开进舱内。到达目的港后,车辆可直接开往收货单位。滚装船的装卸效率很高,每小时可达1000~2000吨,而且实现了从发货单位到收货单位的"门-门"直接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和差错。此外,船与岸都不需起重设备,即使港口设备条件很差,滚装船也能高效率装卸。因此,滚装船成为迅速发展的新船型。
滚装船是在汽车轮渡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造型特殊,上甲板没有舱口,也没有起重设备。车辆通过船上的首门、尾门或舷门的跳板开进开出。航行时,折叠式的尾跳板矗立在船尾,驾驶台等上层建筑设置在船尾部或船首部。因为滚装船运载的车辆会排出有害气体,所以滚装船对通风的要求较高,在上甲板设有很多通风筒。
滚装船船体结构的特点是甲板层数多,一般有2~6层。为使车辆在舱内通行无阻,货舱内不设横舱壁,舱内支柱也很少,因此,滚装船的结构强度和抗沉性较差。
世界上第一艘滚装船"彗星"号,是美国于1958年建造的。直到1966年,丹麦才建成了北欧第一艘滚装船"苏墨赛特"号。由于北欧地区海岸的潮差较小,公路运输网稠密,利用滚装船可构成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的集成运输系统,所以滚装船在北欧迅速发展,20世纪末约占全世界滚装船运输总量的一半。
滚装船在中国的海上航线应用也很多,在烟台--大连,海口--湛江等轮渡口岸都有广泛的应用。
六十年代末,在集装箱船的基础上,有些国家又出现了一种新型船舶—滚装船。集装箱运输时,装卸作业还较麻烦,需要使用吊货杆及码头起重设备。能不能将货物装卸方式从吊上吊下改为水平方向的作业呢?滚装船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出现的。
滚装船有点像汽车渡船,靠岸后放下跳板,然后专门装货的车辆(拖车或铲车),从船和各层甲板开上开下进行装卸作业。因此,滚装船最初叫“滚上—滚下”船。
滚装船的突出优点是它通过车辆活动来装卸集装箱。此外,滚装船适应性强,可以装运各种大件货物。滚装船船身高大,有好几层甲板。船首部大都装有球鼻,中部线型平直,尾部采用方尾,设有大门或跳板。滚装船甲板上没有仓口,也没有吊杆及起重设备。船首部是居住仓室,尾部是机仓,中部是个大货仓。载货车辆从主甲板尾部开进来,一直开到货仓前端。在大货仓内有多层甲板,它们之间由斜坡或大型升降机连接。斜坡道长三、四十米,宽四、五米,有活动的,也有固定的。
有些专门装运车辆的滚装船,为了充分利用货仓,在货仓的局部区域设有活动平台,平时翻起或贴在舷侧;需要装运车辆时,将活动平台放下,把货仓隔成二、三层,以便多装车辆。跳板是滚装船上的特殊设备,它架设于滚装船与码头之间,装卸车可从此处通过。跳板大多敷设在船尾,也有设在船首和舷侧部位的。跳板有直跳板、斜跳板、旋转跳板三种形式。
为了运输安全,滚装船设有专门的防摇水仓和其它防摇设备,以减少船舶摇摆;为了操纵方便,滚装船首部设有侧向推进器,可向任意方向转动,便于船的回旋。
滚装船一般用柴油机作动力,航速在20节左右,快的可超过25节。滚装船近十年来发展很快,迄今世界上已有两千余艘。滚装船正向着速度更高、装载量更大、性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滚装船可装载石油、矿砂等多种货物,用途将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