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题名: 驾出北郭门行
作者:阮瑀
所属文学时期: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诗
正文驾出北郭门行①
驾出北郭门②,马樊不肯驰③。
下车步踟蹰④,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⑤。
借问啼者出⑥,"何为乃如斯⑦?
""亲母舍我殁⑧,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⑨。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⑩,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11)。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12)?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13)。
注解①《驾出北郭门行》,属"杂曲歌辞"。本诗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痛苦。②北郭门:城的北门。郭,外城。古代坟墓多在城北郊。③樊:樊篱,引申为羁绊。又,指马止步不前。《说文·双部》:"樊,褭不行也騺。"④踟蹰(chíchú迟除):迟疑不前貌。⑤噭(jiào叫)噭:哭声。⑥"借问"句:正在打听时,啼哭的人便从丘林中出来。出,一作"云",又作"谁"。⑦"何为"句:作者的问话。斯,这样。⑧舍:舍弃。殁(mò莫):死亡。"亲母"以下十四句为孤儿的答话。⑨举动:动辄。鞭捶施:用鞭子、木棍抽打。捶,木棍。施,加此指加于身上。⑩"上冢"句:到墓地察看母亲的坟墓。冢,墓地。故处,指孤儿母亲的坟。(11)嘶:嘶哑。(12)穷厄:贫穷困苦。赀(zī资):限量。一说同"资",财富。(13)"传告"二句:作者劝诫世人的话。明规,显明的前鉴。
作者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赏析经过精心选材,典型化处理,把笔触伸向社会、家庭问题。写一个孤儿受后母虐待哭诉于生母墓前的事,有警示告诫后世之意。
家庭悲剧
後母虐待孤儿是常见的家庭悲剧,但写入诗歌,却很罕见。这首诗记述了一个孤儿的血泪控诉:他无衣无食,饥寒交迫,骨瘦如柴,还被後母打得遍体鳞伤,只好跑到亲娘的坟墓前痛哭,哀叹自己的困苦,不知何时才有尽头。情真语挚,酸感路人,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深厚的人道精神。
民歌古风
这首诗与汉乐府民歌《孤儿行》题材相近,只是一写兄嫂虐待,一写後母虐待,这两首诗概括了天下大多数孤儿的命运。《孤儿行》情节比较丰富,叙事比较具体,本篇情节则比较简单,叙事比较概括,但故事也完整;《孤儿行》句式多变,本篇是整齐的五言诗。总的说来,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倾向鲜明,与作者其他的诗歌风格很不相同,明显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所以,清代人陈祚明称赞本诗「质直悲酸,犹近汉调。」(《采菽堂古诗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