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槽在荆州博物馆西院的开元观内。经长约5米,宽约1米,由一块巨大的整石料雕凿而成。这个石马槽,传说是关羽镇守荆州时,喂赤兔马的专用马槽。
关羽的赤兔马,是匹宝马。它跑起来四蹄生风,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的战马是难以追上的。正是由于它速度快,体力消耗大,所需草料也就多。关羽刚来荆州时,驻兵襄阳,曾把赤兔马放在钟祥的一座山里放牧,后人称这座山为“放马山”。关羽命人在山坡上,凿一巨石槽,派人专门饲养赤兔马。仅三个月又三天,赤兔马就长得膘肥体壮。
一年之后,关羽移驻荆州城。过了一段时间,关羽去马棚,准备把赤兔马拉出来溜溜。他把赤兔牵出来一看,大吃一惊:只见赤兔马明显地消瘦,肋骨都看得一清二楚。养马官怕关羽怪罪,连忙将实情报告。
原来,赤兔马自从离开放马山后,就变得挑食,甚至连好的草料也不吃,养马官法子都想尽,仍然无济于事。关羽不信,亲自喂草料,结果赤兔马还是不吃,并把马槽也弄翻了。
关羽看到这些,猛然想起一句俗语:“人恋故土马恋槽”。于是,关羽派人去钟祥,那个山上的石马槽整个凿下来,用几架车拼起来运到荆州。赤兔马见了这个石马槽,显得十分高兴,又像从前一样大口大口吃草料,很快恢复原样。关羽死后,这石马槽便流落到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