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台湾地区军事人物

尹 俊(1909—1987),湖南省邵阳县人,1909年9月3日生于邵阳一个解甲归田的军人家庭。从小熟读经书,高中未毕业即弃文从戎,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后入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将官班及国防大学学习。1930年以见习官入营,历任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陈诚)第六十七师排、连、营长,参与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围剿”作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党第十八军参谋、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团副团长、第五十三团团长,参加了上海淞沪抗战,后率部转战湘、鄂、粤、桂诸省,在对日作战中以勇谋机断,善打攻坚战著名。解放战争开始后,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8年夏,升任国民党整编第三师第十八旅副旅长、旅长、第十军第十八师少将师长,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他率部退守江西瑞金、会昌一带,继续与人民解放军为敌,负隅顽抗。1949年10月由汕头退往金门岛,后去台湾。1950年秋任国民党第十八军副军长,不久代理军长。1954年升任第七军中将军长。在部队全力推行政工改制与部队整编,受到上级赏识,于1955年冬升任第二军团副司令。1957年5月任台湾“宪兵司令部司令”。1963年8月调任“澎湖防卫司令官”,在职期间,致力于部队训练、工事修筑和地方建设,着手澎湖跨海大桥修建工作。1964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65年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在军事整顿、社会建设、国民教育、地方自治等方面深得蒋介石政府器重。1969年2月升任台湾陆军副总司令。从1970年7月起,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军管区司令”,全面致力警备、保安、民防、动员四大工作。1975年春离职退伍,接任中台工化公司董事长,同时被聘为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此后,以主要精力从事经济工作。1987年2月23日病逝于台湾。
2.中国大陆政治人物尹 俊(1932.9—),白族,云南洱源人,1949年7月入党,1949年4月参加工作,初中文化。1949年4月至1950年12月,在家乡参加地方游击队;1950年12月至1965年12月,云南省邓川县教师学习班学员、云龙县贸易公司统计员、大理专署工作人员、州计委副科长、州人委工交办负责人;1965年12月至1967年1月,云南省大理"四清"工作团工交队书记、队长、下关市委常委、市长;1967年1月至1972年6月,"文革"受冲击,到下关市"五·七"干校劳动、参加农村工作队;1972年6月至1975年9月,云南省永平县县委委员、农村工作队队员;1975年9月至1977年11月,云南省云龙县委副书记、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77年11月至1979年6月,云南省大理州委常委、下关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1979年6月至1983年8月,云南省大理州革委会主任、州委副书记、州长;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云南省大理州委书记;1985年7月至1989年2月,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1989年2月至1993年5月,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1993年5月以后至2003年1月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