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湾镇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地处呼、包、鄂黄金三角地带,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原窑沟乡、哈岱高勒乡、海子塔镇、薛家湾镇和长滩乡、东孔兑镇部分村社整合而成。全镇总面积1381.6平方公
镇区一角里,辖38个村、12个居委会、322个合作社,总户数41551户,总人口13.5万,总耕地面积13万亩。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以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的优质长焰煤和高岭土闻名于世。全镇有煤矿57座,年产原煤1600万吨,各类引资企业79家,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建镇以来,薛家湾先后被命名为准格尔旗小康镇,鄂尔多斯市十强乡镇、科技示范镇,内蒙古文化示范镇、体育示范镇、卫生镇、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十佳文明旗县城关镇、八星级文明镇,并被国家建设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薛家湾镇交通方便,109国道横穿东西,呼准、薛魏公路纵贯南北,自治区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准大铁路直达大同市,薛包公路、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呼准铁路、呼大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是内蒙古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该镇电力供应充足,境内坑口电厂总装机容量76万千瓦。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市话装机容量达到1.8万门,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达6.6万户。
近年来,薛家湾镇市政建设不断加强,城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硬化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化面积13.2万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10.5%,镇区道路形成“四横二纵一环”的城市网络,城市化水平居全市各旗第一。2004年,薛家湾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5亿元,引进资金7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66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500元和4925元。
新的薛家湾镇组建后,通过资源整合,有煤矿27座,年产原煤1500万吨;境内世界一流的黑岱沟露天矿,年产原煤2000万吨;年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的准能哈尔乌素露天矿以及伊泰、伊东、西蒙、大伟等5家百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大好,薛家湾镇历届领导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本地实际,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富镇、工业强镇”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全镇的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飞速增长。
2007年,薛家湾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亿元,增长了15%;全年偿还债务2300万元。2008年,薛家湾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16.8%。基本提前实现了到2010年,该镇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的预期目标。工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使薛家湾镇一跃成为全国重点镇,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建设的窗口。
该镇立足地处自治区呼包鄂“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优势以及109国道、103省道,大准电气化铁路、呼准铁路、呼大高速等交通便捷的优势,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城镇。1999年旗人民政府驻地搬迁以来,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先后聘请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知名城镇规划设计科研院所,编制了《薛家湾建设总体规划》,多次修编薛家湾城镇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涵盖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经过近10年的建设,建成区由3.66平方公里扩展到14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万人增加到16.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四横六纵一外环六出口”的道路框架及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文教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分区,使城镇规划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