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兴仁镇兴仁镇域面积39.2平方公里,4.5万人,辖13个行政村(居)。西贴南通城区、东临南通机场、南依通吕运河、北通火车站,宁通、盐通、通启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坐落镇区,金通大道、洋兴公路、江通公路贯通全镇,是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集镇之一。千年古镇兴仁,素以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备受世人瞩目。古人誉之为新兴福祥之地,故在清中后期称名“新地”。
兴仁镇工业集中区定位科学、规划宏伟,设施完善,优势明显,先后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区内形成了食品电子、纺织服饰、机械制造、船舶钢结构、家具制造等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展销中心、物流中心、休闲度假游乐中心等配套产业,展现了兴仁这片投资热土的美好发展前景。
得天独厚的黄金区位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兴仁凸现了通江达海、水陆空立体交通方便快捷的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进而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了工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镇呈现了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喜人形势。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镇”、“江苏省教育先进镇”、“江苏省体育先进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交通安全镇”和“省级乡镇工业区”荣誉,被评为“南通市卫生镇”、“南通市安全文明镇”、“法治南通建设先进乡镇”、“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
2、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兴仁镇
兴仁镇隶属明水县管辖。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与青冈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0公里。
兴仁镇原名龙王庙屯。清末,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开荒建屯时,因屯西有一座龙王庙而得名。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12月,设置明水设治局后,隶属东乡管辖,1929年改为明水县第二区。东北沦陷后,初为第三保,1938年设立兴仁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改为第三区。1949年改称兴仁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兴仁乡。1958年9月,由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成立兴仁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为兴仁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兴仁镇。
兴仁镇辖区地处丘陵地带,撇拉河从东部流过,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1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甜菜、马铃薯等。镇办工业有米面加工厂、制砖厂、制酒厂、被服厂、农机修配厂等。全镇共辖兴仁、宏胜、兴龙、石兴、兴全、民政、兴发、石仁、兴胜、石丰、兴国、兴力、石富等13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0人。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和达斡尔族。镇政府驻于镇内。
3、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兴仁镇位于黔东南州南部、丹寨县北部,距州府凯里58公里,距县城16公里,321国道穿过镇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丹寨通往贵阳、凯里的北大门。国土面积189。3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09个村民小组、7325户,31585人。其中:农业户6752户,劳动力15371人。有4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2个,机关支部16个,有党员827名(其中女党员79名)。耕地0.83亩。镇境内最高海拔1328米,最低海拔670米,镇驻地海拔860米,年均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230毫米左右。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煤、铁、磷、重晶石等。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烤烟、花生等作物,是丹寨县的产烟大镇。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财政总收入206.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元,家民人均占有粮373公斤。镇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总投资110万元的镇区供水工程详规已经完成,完成了7.5公里的村级道路路面硬化和镇区“建设路”面硬化。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兴仁移动机站的搬迁工作,新建岩英、翻仰、王家、副亚、翻杠等5个固定电话交换机站,95%的村已开通固定电话。集贸市繁荣,建成了集蔬菜、农用物资、服装、电器、肉类等为一体的农贸市场和牲畜贸易市场。2002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列为全省“单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镇3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15个,占47%,尚有17个无村集体经济收入,针对这一现状,该镇特作如下发展规划,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两叶一米一牧”的发展道路,根据地理环境,宜烟则烟,宜米则米,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效益。目前已形成中营、兴仁、烧茶、甲脚等烤烟主产区,兴仁村还兴建牲畜市场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搞好科技示范引导,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兴仁镇
兴仁镇地处邻水县东部,大洪流域中段,位于邻水、大竹、垫江三县交界处,是邻水东大门。全镇面积5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4平方公里。镇辖13个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5795人(其中:农业人口22948人,非农业人口2847人),总户数6353户,耕地面积17365.7亩,田面积13545.4亩,土5820.3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8739万元,农业总产值7761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920元,粮食总产量1252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85元。
场镇建设:场镇占地面积66公顷,现有大小街道8条,分别宽8-12米,已建成的街道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场镇风景绿化达90%,种植小叶榕4062株。该镇1999年被列为市级试点小城镇,2000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5年又将争取省级重点小城镇。现场镇已实施亮化工程,安装路灯77盏,场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国家投资建设并与国家电力联网的35KV输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000门,已装1700多门,有日供水量15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场镇有集停车、候车、餐饮、住宿等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汽车站一个,加油站二个,镇辖单位(部门)十八个,初级中学二所,小学九所,中心卫生院一所,村卫生院十三个,医疗点三十五个,敬老院一个,民间文艺队二个,三十余人,大型集贸市场一个,各类大小型厂矿共计四十二个,大小街道八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可收看31套电视节目。
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全镇农业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形成以柑桔脐橙及生猪生产为龙头的产业基地,带动蔬菜、花生、油菜、甘蔗、西瓜、水离、中药村等发展。一是以脐橙产业为龙头,打造 “古邻脐橙”品牌。加大40个脐橙果园技改力度,充分发挥柑桔生产协会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品味;规范业主经营,完善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在5000亩的脐橙园基础上今年再增500亩幼林果园;二是积极引进优质种猪,以蓄旺猪场,川东志荣种猪场、668种猪场等为样板,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镇,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发展10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最终达到全镇人均出栏生猪2头以上,可望人平增收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