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青林乡位于西宁市大通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3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藏、蒙古族,其中土族占总人口的43.3%。面积295.6平方千米。青林乡政府驻上阳山,辖中庄、生地、毛合湾、柳林滩、棉格勒、下阳山、上阳山、麻哈、泉家湾、白土垭豁、雪里合、卧马12个村委会。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多洛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一、二乡,1952年复设多洛上、下乡,1953年分设青林乡,1956年并入多林乡,1958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次年改为多林公社,1978年改为青林公社,1984年设青林土族乡,1985年改为青林乡。
2、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青林乡基本概况青林乡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北部,东与陕西宁强县接壤,北和马家乡为邻,西连文安乡,南毗转斗乡,辖6个村43个组,920户3582人。乡内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最高峰唐家山1672米,最低点菜坝河737米,乡政府驻地黄坝河海拔838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1100毫米,年均气温14℃,无霜期227天。全乡幅员面积54.84平方公里,有耕地6849亩,其中水田300亩。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大豆和杂粮。木耳,蚕桑是主要的农业产业,劳务是农村收入的主渠道。大理石,花岗石等地下资源丰富,转马公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活跃,乡间民风淳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红四方面军曾在李家坪建立红坪县苏维埃政府。境内林业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保护很好,有被誉为“川北小九寨”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水磨沟自然保护区。
青林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3735
男
1972
女
1763
家庭户户数
9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3731
家庭户男
1968
家庭户女
1763
0-14岁(总)
979
0-14岁男
509
0-14岁女
470
15-64岁(总)
2452
15-64岁男
1310
15-64岁女
1142
65岁及以上(总)
304
65岁及以上男
153
65岁及以上女
15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640
文化教育朝天区青林乡有一个中心小学,8个教学班、306人,其中留守学生212人,占69.3%,双亲外出由祖辈监护的占31%。该乡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惠民行动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支部、乡团委、关工委和班主任组建了“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小组,切实加强该项工作领导。
二是全面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对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与本人的关系、村组负责人、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身心健康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
三是建立帮扶、互助机制,弥补亲情缺失。在教师中招募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倾诉真情,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爱家人、爱学校、爱社会的情感。
四是加强亲情沟通。乡中心小学校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根据自身消费算一次感恩帐,每周打一次感恩电话,每周写一封感恩信,每年做一件感恩事。加强了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亲情沟通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五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切实加强寄宿制建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使学生吃得香、睡得甜;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让他们在玩中益智、乐中成才。[1]
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青林乡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西北部,属于六盘水市的“一山一河”贫困地区,距市中心区42公里,东面同纳雍县的猪场乡、新房乡接壤;南面与本县董地乡毗邻;西面与保华乡交界;北面与南开乡相邻,是六盘水市“一山一河”贫困乡。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最高峰轿子山海拔2051米,最低点大土索桥河畔海拔1400米,平均海拔1750米,平均气温12.4℃,日照量1528.8小时,年降雨量1106毫米,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现有耕地15735亩(习惯亩),土壤多为玄武岩发育而成的小黄壤,适宜种植烤烟、半夏、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现主要发展的经济作物是烤烟。煤炭资源储藏较为丰富,7个行政村中都有煤炭资源,煤质属于低硫、低灰的无烟煤,至今未开发利用。全乡村村通公路、通水、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乡有小学校(点)9所(个),有中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8%,初中阶段入学率95.09%。
青林是纯农业乡,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大蒜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现建畜牧强村3个。2006年全乡总户数4076户, 总人口有16669人,人均纯收入1398元,人均占有粮272公斤。计生、教育、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人民安居乐业。乡内有7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00余人,占总人口的38%,其中以小花苗、彝、回等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民族风情以海发村小花苗芦笙舞较为典型,该村是芦笙王张文友同志的故乡。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青林乡青林乡位于桃源县县城北郊,素有桃源“北大门”之称。省道S226线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全乡共有莫溪育、南育、古堤、青林、堆金、金鸡堰、黄楚、珠明、马湾、"羊尔、大洋、白洋河、安家冲、项家堰、茨树垭、观山岭16个村民委员会,198个村民小组,22477人,其中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8370人,占总人口的33%。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40亩,主种水稻、棉花,盛产油茶。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定位为“民族特色乡、桃源工业园、市民休闲地、县城后花园”,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以项目为依托主攻工业经济。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漳江工业园,少数民族乡的优势,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借力发展工业经济,现引进的项目有投资2000多万元的茶多酚厂;投资500万元的芙蓉泉酒厂;投资300万元的群利包装厂;投资200万元的久昌木业包装厂;投资300万元的豪源制衣厂;投资200万元的富强烟花鞭炮厂。项目引进拉动了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产业创特色发展规模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规模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支持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一是引导发展规模养殖。全乡发展生猪26000头,其中母猪2500头,母猪饲养量占全县近1/10,蛋鸡饲养量40万羽,占全县的1/10。新引进济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堆金庆大宏种猪场,可繁养母猪1200头,年出栏生猪3万头。二是支持引进规模种植。引进丰收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栽种优质葡萄100亩。引进深圳奥地利公司投资200万元,租赁堆金村水洼池183亩培育花卉苗木。三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乡种植优质稻11000亩,优质棉4000亩,无公害蔬菜4000多亩。
以民生为重点推进新村建设。全乡15个村的村道硬化通车;16个村全部进行农电整改,实现了同网同价;8个村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16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通讯网络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全乡有卫生院1个,门诊所4个,村村有卫生室。乡办学校5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片小学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8元。
青林回维乡境内有古遗址15处,古墓葬群4处,古窑址2处,古城址1处。古采菱城为春秋晚期至汉代的城址,现有残垣10段,总长1425米,传说为楚平王所建。198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青林乡青林乡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西30多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驿站、中西部商贸流通必经之地。近年来,丰乐镇立足本镇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着力建设以双孢菇栽培为主的日光温室食用菌、蔬菜产业和玉米制种等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配套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凉州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青林乡,将该乡所有村并入丰乐镇。全镇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49亩。辖15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18人,388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