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立新,女,汉族,1954年7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系副主任。
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
学历情况:
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1985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4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6年6-7月 在香港大学进修
1988年1月-1989年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进修
工作情况:
1985年2月-1992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2年10月-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主要研究课题:
《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国家教委“六五”、“七五”科研课题(主要成员)
《教学认识论》北京市“六五”科研课题(主要成员)
《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问题研究》IDRC资助项目(主要成员)
《五、四学制成套系列教材建设与实验》国家教委“七五”研究课题(一般成员)
《青春期教育和‘现代少年’课程实验研究》国家教委“八五”、“九五”科研课题(主持人:八、五成果获国家教委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科研项目二等奖)
《综合活动课程实验研究》 (北京十一学校 主持人之一)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研究》国家教委"八五"科研课题(主要参加者)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实验研究》北京市教委“九五”科研课题(主持人)
主要发表论文:
《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普遍影响》《教育研究》1985 年第4期
《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研究对教学论的影响》《教育研究》1986年第8期
《我国中小学学制的历史沿革》《普通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与王明明合作)
《外国中小学学制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与孙秀兰合作)同上
《重视和发挥教育咨询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教育研究》1987年第2期(与王竞合作)
《关于建立教学原则体系的设想》《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第4期
《课程开发是改革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科教育》1990年第4期
《青春期教育的探索与“现代少年”课程实验》《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4期
《青春期与学校教育》《光明日报》1992年7月1日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教育学”口号的争议》《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第2期
《青春期教育目的及内容的探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3期
《青春期教育新探》《教育研究》1994年第11期
《活动课程刍议》《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第1期
《关于青春期教育的几点思考》《人民教育》1995年第6期
《关于初中入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意见》《招生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出版社1995年
《教学论三问》《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试论活动课的目标》《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3期
《“认识捷径说”的局限性》《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
《试论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2期
《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地位及CAI的意义》《学科教育》1998年第2期
专著与教材:
《教学认识论》北京燕京出版社1988第三、五章共三节
《美国中学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师范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第五章
《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第三、四章
《教育理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第七、九、十章
《现代少年》(心理健康课程学生用书主编)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
《现代少年》(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用书主编)同上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