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精神学Noology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精神、思想、心灵的专门学问,而且认为精神是创造一切事物的根源。
精神学(Neonoology)是在得知Noology前、精神学系统形成后提出的中文概念。
阐述精神学的出现有必要吗?
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看来,人文知识是杂乱无章的,关于自我的知识也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在日常获得的生活经验都是支离破碎的,这在知识爆炸的当代看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至今为止没有一门集可操作的实用性和简约对称的美学价值于一身的关于我们自身的学科出现,作为作为精神而存在的人类的指导法则而存在呢?如果存在这么一门可以指导我们的精神活动,让我们在富有美感的知识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人生的学科,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生中的茫然无措、空虚焦躁,让心在成长中归于平静和安详,更深的体味人生中的种种快乐与幸福。
精神学具体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精神学是采用一切经过科学检验的方法构建关于精神的理论知识的学科,整体来说它与科学一样,也离不开经验的采集、处理,基于数学和逻辑的推导和构造。就目前而言,它已经有了六套理论,尽管这六套理论只是最初的理论,由它们来定义这门学科已经绰绰有余了。
结语:精神学最怕的就是“一切都是变幻无常的”的这个结论,那似乎在否定人们具有在这些变幻无常的事态面前寻觅永恒的能力和勇气,我们要从精神内在的核心知识到外在世界都贯穿着优雅的美感,让美丽的音符布满我们华美的生命乐章。
定义精神学是基于自然语言逻辑系统形成时下最优精神符号系统的科学。
学科定位诗+理念世界+形而上学≈精神学
苏格拉底语:哲学就是最高的诗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历史感知时空系统
原名++精神时空观
2003-2004学年发现人脑不可描述事态
在一个夜里想到了这个问题,具体细节见我写的小说《见习神的游戏》的第2话。
2006年1月11日人脑不可描述事态发表
最初本来打算在人大爱智论坛发表,由于没有注册指定的邮箱而无法注册ID,最后选择了王朝哲学吧。
2007年9月11日新条件形成
新条件A是我在与一个网友讲解我的问题时偶然提到的,新条件B是我在给老姨讲述我的问题时偶然想到的,在看过陈波的《逻辑哲学》后产生了将这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灵感,同时也体会到了逻辑与在表达上的局限性。
2007年12月14日假说形成
为了使添加了新条件的问题具有日常普遍性最初提出了两个假说,现在合成了一个。
意识行为定位系统
原名++意识运作自界定模型
详细时间无法确定><发表人脑不可描述事态期间形成
大学休学期间在文曲星上构造出了意识行为定位系统的轮廓,此前阅读的大量科学、哲学、心理学书籍中的知识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
2009年1月17日行为符号形成
萌生了将对应着的意识行为特征和意识行为规范聚合成一个符号的想法。
2009年4月7-8日对符号进行优化
分别进行了两次符号优化,使该系统的完善性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合作系统
原名++广义交往理论
2006年10月29日合作态度和合作氛围形成
在哲学吧即兴的用数学构造的方式形成了这个系统的雏形,高中时就有了形成核心图示的原理的模糊想法。
2006年11月6日试错原理形成
考虑到了欺骗和包容两种情况后对系统的拓展。
2006年11月9日合作行为系统形成
进一步用数学构造的方式对系统的发展。
2008年1月5日合作事态系统形成
由事态与合作态度的结合而形成的拓展思路。
2009年1月6日事态类型定位点形成
对日常思维结构的描述。
2009年9月26日改良最初的符号构造方式
使描述在精准程度上有大幅提高。
2009年9月27日舍弃行为和事态合作系统
使该系统整体上更加精良。
2009年9月29日对合作态度作出修正
使合作态度更加符合之前改良的符号构造方式。
对象事态抽象系统
原名++对象变化解析生成器
详细时间无法确定><在建立合作系统期间形成
最初尝试着在Windows记事本中用键盘上的符号构造出了四个符号表示对象事态而形成了系统雏形,不过对象事态转换的思想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模糊的形成了。
2009年1月17日总量变化符号形成
为了达到原有符号的更大的描述力而构造的符号。
2009年9月14日对原有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摒弃了使用总量变化符号所带来的歧义性。
2009年9月24日引入时序排列和空间排列
拓展了该系统的描述性。
2009年9月25日对特征作出定位
简单有效的一笔。
感知系统
原名++驱动-追求系统
详细时间无法确定><感知层次与功能随意识行为定位系统形成
在阅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后完全出于兴趣和需要构造的结构。
2006年11月8日行为部分形成
贴吧即兴创作的产物。
2007年1月13日情感部分形成
贴吧即兴创作的产物。
知识系统
原名++思维辩证法
2008年4月23日行为类知识和事态类知识形成
由自身的精神体验而萌生的构造出这样一个结构的想法。
2008年12月25日利弊排列形成
系统结构的延续。
2009年1月6日知识定位点形成
与事态类型定位点的形成思想相仿。
2009年1月18日时序和空间排列形成
系统结构的延续。
2009年9月22日构造出知识行为的精神学表达式
向更完善的系统又迈进了一步。
2009年9月22-23日对知识系统进行大幅改良
将知识系统得到跨越式完善。
2009年9月24日对时序和空间排列作出细化和简化
完善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9年9月25日对规范作出定位
两个基本概念得到定位。
整体++
2008年5月26日结合精神学系统形成精神学基本思想
2009年1月14-19日将概念名称变更得更适应自然语言的同时提高学科的系统性
2009年1月20日正式表明精神学的科学身份并提出卢鹏飞论题同时完善科学序关系
2009年1月22-23日精神学系统符号自足化工作基本完成
2009年3月22日精神学系统高度耦合关系全面形成
2009年4月16日提出九个证明精神学所需的假设
2009年9月18日完成精神学符号提取工作
精神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精神学系统的作用效果是使知识对象系统化,导致联想时不再是联想到一个单一的知识对象,而是联想到一个知识对象系统。
唯物辩证法是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方法论,它的思考方法无非是“全面把握,具体分析”, 而精神学则是使“全面把握”更快速、更全面,“具体分析”更系统、更深入。
闪动思考闪动思考(FLASH-MOVING)是我总结出来的思考方式,即是精神学系统知识的使用技巧,关键点就在于“闪”和“动”的意识层身心层衔接,可以提高人类思考速度,配合精神学(Neonoology)使用,既有了从精神学得来的对整体精神系统的把握,又可以在使用精神学知识时占用更少的思考时间,对一个智慧生命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
“闪”,即是要任何一个知识只在脑中闪现,不做无谓的停留,而紧随闪现之后的即是“动”,即马上由闪现的执行下一步意识层行为,而这个“动”本身,也只是一闪而过,要紧接着其所产生的知识执行下一个意识层行为。
精神学系统除了可以在意识层显性的使用,也可以在身心层隐性的使用,更可以把意识层和身心层看做一个系统的合作。
闪动思考则是使意识层处理行为“闪动”化,使其的时间消耗不比身心层处理行为多太多。
闪动思考的灵感来自下面这个案例:
“记得高一一次物理课,老师正在黑板上出题,结果题只写了一半,刚列全已知条件,问题还没写出来,我就把答案心算出来,没举手便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