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他迅猛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恐龙体长: 长1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 蒙古,北美洲

辨认要决: 手三指,脚四趾,其中一个长大爪

恐龙种类: 蜥臀目·虚骨龙类

来历

迅猛龙意为敏捷的小偷,它的长相和恐爪龙很像,但是头较细长。

日前,美国犹他地质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在犹他州东部的希达山上挖掘到大约2000块恐龙化石,属于同一物种不同年龄的个体,化石包括了头骨、盆骨和肢翼。科学家判断这批化石属于一群遭遇食物中毒而死亡的恐龙,他们将这个物种命名为犹他迅猛龙。

体型小巧灵活

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专家们通过科学论证,认为迅猛龙除了猛烈地捕食猎物之外,同时也要吃树叶以“改善营养结构”,专家分析,这种迅猛龙可能是动物进化中从肉食过渡到素食的一个品种和环节。

古生物学者称,这只犹他迅猛龙体型小巧灵活,高1.38米,它从鼻尖到尾巴末端,全长3.7米,臀部高91厘米,站立时可能高1.5米,超大前肢有12.7厘米的弯爪,长颈方便它侦察“敌情”和灵活观察,它能直立行走,大约生活在1亿2500万年前。

科学家从该恐龙的身体结构判断,它属于杂食性恐龙。一方面,它的牙齿结构表明它能够撕碎树叶,其盆骨稍宽,说明它的肠子比较长,便于吸收植物的营养;另一方面,它的股骨比胫骨长,说明它奔跑速度较快,适于捕捉猎物。

迷失的生态链环

科学家们把这些化石和人类的手骨进行比较,发现早期食肉动物和后期食草动物还存在一个迷失的生态链环。并希望通过犹他迅猛龙化石的发现来揭开了这种转变过程的奥秘。专家还指出,恐龙从食肉转变到食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一些恐龙物种变成了“素食主义者”,比如,它们生活的环境中没有其他的食草动物与之竞争食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