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鹦鹉 (南宋 罗大经)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直能言之鹦鹉也。”朱文公曰:“今时秀才, 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此即能言鹦鹉也。夫下以言语为学,上以言语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惟恐其不在灵囿间,不亦异乎?
【注释】:灵囿:宫廷动物园。文意引伸为皇室中央政府。
【译文】
上蔡先生谢良左说:"能通过名利两关,这还只是起码的功夫.如今做官的怎能做到这一步,不过是会说话的鹦鹉罢了."文公朱熹说:"现在的秀才,教他说廉,他们才会说廉:教他说义,他们才会说义.等到实行起来,尽做些不廉不耻的事."这就不过是会说话的鹦鹉.那些在下位的,只学能说会道:在上位的只用冠冕堂皇的空话去统治天下,这就是世道日益败坏的原因.但是有的人甚至把能言的鹦鹉说成是凤凰,唯恐没有把它们收罗到宫廷动物园中去,这不是很奇怪么
南宋文人罗大经在罢官之后直到死去之前的时光,都是在山居中度过,情景在他的书中有详细描述,原文如下:
家在深山之中,每到春夏之交,台阶上遍布仓藓,小径上洒满落花,大门寂静无人叩问,只有明暗不定的松影和飞鸟鸣叫的声音。充足的睡眠过后,立刻开始汲取山泉,捡拾松枝,用来煮茶碎饮。随意地阅读,读《国风》《周易》《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和杜的诗,韩和苏的文数篇。从容的在山径上漫步,轻抚松林,与小鹿小牛等一起在长林风草间休息。坐弄流泉,漱口洗足。回到家里,与家人一起,笋蕨麦饭为食,欣然一饱。在竹窗下写作,把收藏的法帖,墨迹,画卷都展开来欣赏。兴之所至,就吟诗或写书一两段。再煮茶一杯,然后来到溪边,与邂逅的园翁溪友聊天,问桑麻,说粇稻,谈论天气时节,愉快的聊天居然就持续了一下午。归来后,站在柴门边,只见到夕阳在山,紫绿万状,瞬间变化,十分壮美。当牛背笛声,两两来归,月亮也出现在溪水中。
800年前一个古代文人的隐遁生活,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看来,已经不太有可能实现。即使在当时,他也自觉十分寂寞,因为“驰猎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所有试图在内心和空间里获得单纯和自足的人,总是有逆流而上的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