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郁青,女,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委员、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硕士生导师。
1957年12月出生,汉族。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师从王铮铮、陈玄教授。1991年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南充市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南充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华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四川理工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特聘教授。现主要从事声乐与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2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所教学生30余人次在全国及省、市的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10余人次在省市的教学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二○○五年,主研课题《拓展高师音乐教育内涵,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音乐人才》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主要指导的女声小合唱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三等奖、四川省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一等奖,两名学生在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艺术节电视歌手大赛中获得仅有的两个一等奖,一名学生在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获独唱第一名。个人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1994年在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中作为指导教师被四川电视台专访。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撰写出版32万字的个人专著《中外声乐发展史》(该书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南充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参编了《大学生歌曲》、《中外声乐曲选集》(此书获四川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已被全国多家音乐院校作为教材采用,已多次再版,印数达10余万册)、《乐理与名曲欣赏》、《巴蜀文化大典—艺术卷》(此书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大学音乐》、《中国文化简论》等著作与教材9部,在《中国音乐》、《音乐探索》、《音乐周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嵇康“声无哀乐论”及其美学思想探析》(获南充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音乐与情感的思考—析汉斯力克美学思想》、《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王光祈音乐思想探析》、《肖邦音乐民族特征探析》、《关于现行中学音乐教育的思考—读美国国家音乐标准有感》、《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异同探微》、《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析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色》、《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探其音乐教育观》等论文近四十篇。个人事迹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词典》、《我为党旗添光彩——中国优秀妇女介绍》等。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十余年来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管理干部,三育人先进个人,学科骨干,优秀共产党员等,2005年被授予四川省“教学名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