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丁壮
【拼音】:dīng zhuàng
【解释】:指青壮年男子
【出自】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探源】
(1)指壮丁;壮年的男子。
《史记·项羽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2)指壮健;壮盛。
《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
【基本解释】
[healthy and strong men] 健壮的人,指青壮年
【详细解释】
1. 强壮,健壮。
《管子·轻重戊》:“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目不归。”《淮南子·人间训》:“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丹经错认》:“ 王不常 行彭祖之术,得寿三百岁,气力丁壮如五十时。”
2. 少壮的人。
《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 郑 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 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唐 元结 《奏免科率等状》:“丁壮在军中,老弱餽粮饷,三年已来,人实疲苦。”《前汉书平话》卷上:“﹝ 陈平 ﹞又令在城百姓丁壮,尽要上城守护,无得失误。”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 三元里 ﹞绅民喋血,丁壮荷戈,誓与 英 人为不共之仇。”
3. 指人口;家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别驾问:‘贵族在 豫 ,几何丁壮?’ 讷 曰:‘无有。父少 齐 人,流寓於 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