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马场乡

马场乡[Ma Chang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8公里。 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马场乡政府驻马场,辖马场、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昌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场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乡。

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县乡公路畅通。

2、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场乡马场乡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部,东与清镇市、平坝县隔河相望,西与牛场镇接壤,南与营合乡毗邻,北连自强乡为界。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矿产、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织金“聚宝盆”之称。

乡驻地马场街上,距省城贵阳87公里,离县城织金58公里,素有织金东大门之称,是外界观察和了解织金的窗口。全乡总面积73.1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6°04′,北纬26°37′,海拔1395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平均气温3.7℃,七月平均气温22.2℃,年降雨量1290毫米,年均日照1070小时,无霜期290天。

全乡辖14个村,139个村民组,7133户26119人。其中:非农人口531人,劳动力总数15705人,总耕地面积18060亩,其中田4885亩,土13185 亩,全乡多民族聚居有汉、苗、彝、白、布依、仡佬、蒙古、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含穿青族)占总人口的52%。

乡驻地马场,解放前属二区足麦乡。古时进京、进省城的官道途经于马场,那时,马场虽有居民集住,但无集市,有一人名叫陈谷戛,便议以甲子马日同约赶集,由此逐步形成一个经济贸易与物资交流的场区,古时又称谷戛马场,相沿至今,陈谷戛其人古墓至今犹存;解放后,1953年建乡,仍叫足麦乡,1956年高级社时叫马场管理区,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马场人民公社,1983年建乡时改为马场乡政府,辖马家屯、鸡场坝、马场、陈家寨、过弓、小河等6个村,1992年“建、并、撤”时,将凹河乡的关上、中心、营上、龙井四个村和大陌乡的布底、文丰、大陌、台子四个村并归马场,统称马场乡人民政府。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1962年,修通清织公路,贯穿乡境,直达贵阳,从此,促进了马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商业的发展。

乡内矿产资源丰富,马桑林矿区铝矾土储量998万吨,小河矿区铁矿石储量425.8万吨,硫铁矿400万吨。全乡境内煤炭储量1.27亿吨,重晶石、硅矿、磷矿等都极为丰富。

农业基础条件好,马场海拔低,气候温湿,农田肥沃,易于农作物生长,品质好、产量高,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早,科技种植、科技养殖初具规模。

乡企发展迅速,全乡非煤矿山矿点7个,招商引资开采原煤煤矿3个。其中:嘎水井煤矿投资整改正式生产运营。自强电站,中央直属企业中铝公司的进驻,未来“厦蓉”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为马场经济的腾飞插上“比翼”的双翅。

乡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深厚。马场地处毕节“百里乌江画廊(东风湖)景区”上游,水陆畅通,托于东风湖和“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引子渡库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以奇山、秀水、峭壁、险道闻名。其间有梯田风光、东风湖水韵、鬼斧神工的两扇门、大陌田园风光,丁宫宝古驿道、画眉屯古城遗址等自然、历史景点。有资料记载,凹河遍布丁宝桢早年足迹,吸引了不少有名地质学家,如丁道衡;许多美丽传说,如白水小河传奇,神仙洞传说流传至今;90年代《李世光》剧组选镜于此,有作家著诗集《凹河月》灵感均源于马场。非物质文化丰富,河尾巴民情风情:苗场歌舞、芦笙节、跳花、划龙舟等,传承久远的民族艺术,编织与蜡染。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马场中学,马场中心校等中小学的发展壮大让我们看到了马场的希望和未来。

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马场乡盘县马场乡位于盘县东部,全乡总面积109多平方公里,辖16个村108个村民组,3920余户,住有彝、苗、白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乡,一类人贫困人口680余户,3030余人;二类人口70余户,320余人;三类人口150余户、550余人。至2003年年未,国民生产总值1574.55万元,农业总产值886.17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8公斤,人均纯收入1219.95万元,近年来,随着省、市、县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马场乡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终究因贫困面大、现有的设施和条件不及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大力的发展生产力,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务之急。

4、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马场乡马场乡位于晴隆县城北部,乡镇府驻地距县城约29公里,东与关岭隔江相望,西与普安县以岔河为界,南与莲城镇和光照镇以西泌河相接,北接大田乡。总面积96多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2003年总户数为5930余户,2.31万人。

全乡土地面积为145.2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46万亩(水田8660余亩,旱地3.59万亩),草地面积2.99万亩,未利用土地5万亩。土壤主要有黄壤、黄色石灰、紫色土、黄泥土、黄砂泥土等。马场乡镇府所在地海拔1420米,年降雨量135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3.7━17.1℃,年积温5000━6000℃,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大于280天。

除北盘江外。全乡主要的河流有西泌河,岔河、麻秧河、三条岔河长9.2公里,天然落差261米,多年平均流量2.9立方米/秒。电力理论蕴藏量6129,为晴隆县和普安县的界河,现普安境内建有装机容量1600牵瓦的电钻一座,西泌河支流建有装机容量400千瓦的电钻一座(麻田电钻)。全乡共建成水库二座,其中胡家坡水库容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50亩。马场的矿产主要有陶土和煤,但储连量较小。

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柑橘、花生、油菜、甘蔗等。2003年,全乡财政总收入43.7万元,粮食总产量541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37公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