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北宋(公元960—1127年)
国内现存5件:故宫博物院藏3件辽宁省博物馆藏1件开封博物馆藏1件
国内这5件的名称:
(黄钟清)通高:28厘米 宽18.4厘米
(蕤宾)通高:27.7厘米 宽18厘米
(林钟)通高:27厘米 宽18厘米
(南吕中声)通高27.9厘米 宽18.4厘米
(夷则)通高27.5厘米 宽18厘米
大晟钟原为北宋徽宗朝所行‘大晟’新乐中的编钟。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在今河南商邱出土了六件宋公成钟,因该钟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宋地,徽宗认为是祥瑞之兆,遂设立“大晟府”,重制新乐。“大晟”新乐于政和三年(1113年)始成,至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这批乐器在北宋宫廷里的使用也就结束了。据调查,目前至少有二十五件大晟钟实物散存于海内外。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有感于当时全国音律不齐的混乱现状,专门命工匠铸成几十套“大晟钟”,每套钟基准音高都是黄钟宫,发送全国各个州府,做为标准音律定音,真正实现了全国“音同高”,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能够不走样的在另一个地方演奏。实际测量目前国内所存 “大晟钟”的音高,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大晟钟的基准音高全都是C大调的1音,也就是说所谓的黄钟宫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C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