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卢奇,著名演员,四川甘洛人,有“神州第一邓小平”之称。1953年8月21日生于重庆,身高166 ㎝。读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演出队登台演出,在本地文化局组织的学员队参加演出。1970年中学毕业时,部队招文艺兵,卢奇偷偷跑出来当了兵,手续还是部队后来给补办的。在师文工团干过四年,先后做过报幕员、拉过二胡、演过歌剧、话剧,还跳过舞。1974年,卢奇从部队文艺演出队转业回到家乡四川省重庆市,正好遇到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招考演员,卢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78年底,卢奇应邀参与峨眉电影制片厂《山城雪》电影的拍摄,在片中饰演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首次登陆荧屏。1988,主演《百色起义》,因在《百色起义》中成功地塑造了小平形象而获得第1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一举成名,卢奇从此踏上了邓小平特型演员的演艺生涯。1995年,卢奇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作为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卢奇从影三十多年来,已在40余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邓小平的形象。他扮演的邓小平,不但得到了中央领导和邓小平亲属的认同,也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认可。此外,卢奇除了是扮演邓小平的第一特型演员外,同时也是孙中山的特型演员,在电影《詹天佑》、《黄埔军人》等影片中饰演孙中山先生。
【电影作品】《山城雪》(1978) 饰周恩来警卫员

《孙中山与宋庆龄》(1986) 饰孙中山
《百色起义》(1988) 饰邓小平
《开国大典》(1989) 饰邓小平
《大决战— 淮海战役》(1991) 饰邓小平
《周恩来》(1991) 饰邓小平
《重庆谈判》(1993) 饰邓小平
《大转折》系列(1996) 饰邓小平
《大进军- 席卷大西南》(1998) 饰邓小平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1999) 饰邓小平
《詹天佑》(2001) 饰孙中山
《邓小平在1976》(2001) 饰邓小平
《黄埔军人》(2002) 饰孙中山
《邓小平》(2003) 饰邓小平
《我的法兰西岁月》(2005) 饰老年邓小平
《太行山上》(2005) 饰邓小平
《我和红七军》(2009) 饰邓小平
【电视作品】《中国神火》(1990) 饰邓小平

《百团大战》(1991) 饰邓小平
《长乐之战》(1992) 饰邓小平
《大进攻序曲》(1993) 饰邓小平
《解放云南》(1993) 饰邓小平
《刘邓大军在平汉线》(1993) 饰邓小平
《西藏风云》(1997) 饰邓小平
《中国命运的决战》(1998) 饰邓小平
《少年邓小平》(1998) 饰邓文明
《邓小平在1950》(1999) 饰邓小平
《日出东方》(2000) 饰孙中山
《向前,向前!》(2001) 饰邓小平
《贺龙元帅》(2002) 饰邓小平
《格达活佛》(2004) 饰邓小平
《八路军》(2005) 饰邓小平
《上将许世友》(2006) 饰邓小平
《从头越》(2008) 饰陈浩(导演兼主演)

《叶挺将军》(2009) 饰孙中山
《解放》(2009) 饰邓小平
《东方》(2011) 饰邓小平
《南阳大会战》 饰邓小平
《远征》 饰邓小平
《第十八集团军》 饰邓小平
《苏东坡》 饰宋神宗
【所获奖项】1990年荣获第1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百色起义》
2003荣获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邓小平》
2007年获五个一工程优秀演员奖
【相关内容】卢奇与邓小平的不解之缘
卢奇认为,“扮领袖人物除了外形接近,更重要的还是把握人物的精气神,也就是人物的出身、学识、经历、思想、风度、思想内涵等。我力求在这些方面来接近领袖人物。”在拍电影《邓小平在1976》时,卢奇说:“塑造邓小平的形象,只注重言谈举止那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把握邓小平这个人物的‘核心点’───‘魂’和‘神’,也就是邓小平作为伟人的那种总体‘内在气质’;而那种伟人的总体‘内在气质’,又恰恰是邓小平所独有的。”
邓小平本人看过《百色起义》和《大决战》,他在世时毛毛曾打电话到总政说:请代表我们感谢卢奇同志,他演得很恰当、很成功。
卢奇第一次饰演邓小平是1988年,那是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并肩走过的第50个年头,也是他们的金婚之年。这一年广西电影制片厂为拍摄反映小平同志年轻时期历史题材的大型电影《百色起义》,在全国近百名候选人中挑选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
虽然祖籍也是四川的卢奇,身材、脸型都十分符合角色的要求,但由于刚刚演完孙中山,那浓浓的眉毛和长长的头发让化妆师一看就否决了。幸亏导演陈家林的坚持,才使“太像孙中山”的卢奇有了试妆的机会。没想到眉毛一拔、头发一剪,眼皮贴好后换上红军的服装,拍出的定妆照就卢奇的外型最像邓小平。
最后筛选出来的几张照片送到原国家副主席、当时任电影《百色起义》的总顾问王震那里,他指著其中一张问:“这是谁?”答:“这是卢奇。”王震说:“噢,挺像。”从此,演员卢奇与伟人邓小平这一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百色起义》是表现小平同志年轻时期的作品,卢奇著重刻画了青年时期被称为“小钢炮”的邓小平血气方刚的一面。卢奇说,那次表演很过瘾。《百色起义》使他荣获了“金鸡奖”,他说根本没有想到,因为他觉得获奖很难。此后,卢奇因成功地刻画了邓小平各个时期的形象而获奖不断。他说,这一切荣誉都来自人民对领袖的爱戴,而他不过是位受益者。
神形兼备不容易从外型上看卢奇与角色很相像,由于同是四川人,他在口音上有著得天独厚的便利,但要成功塑造伟人,真正神形兼备地再现小平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仅靠这些外在条件远远不够。“小平同志是全国人民爱戴而熟悉的领袖,一旦演得不像,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那时卢奇的压力很大。
2003年,卢奇参加电影《邓小平》的拍摄,40多岁的他要演80多岁的邓小平。为了真实地再现伟人从75岁到90岁的变化,化妆师在他的脸上贴满了人造皮肤,而且刮去头顶的头发,粘上不同时期的头套。由于胶水的化学作用,整整5个月的拍摄,卢奇的皮肤全发炎了,尤其天热,红肿奇痒令他苦不堪言,不能抓,不能碰,实在痒得难受卢奇只好掐自己的大腿,以此缓解痛苦。到了休息时,别人可以躺著睡觉,而为了不破坏脸上和头顶的妆,卢奇只能坐著睡,卢奇说那种滋味真不比苦和痛好受。

情感无法用钱衡量
卢奇的父亲当年是川东地下党员,母亲是军人,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开朗、健谈的卢奇从小就喜欢文艺,演活报剧、朗诵诗歌、唱京剧、跳舞,他样样全会,特别是二胡的演奏得到了多家专业团体的欣赏。
虽然“文革”期间父母受到冲击,但幸运的卢奇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报考文艺兵,后来又调到四川人艺当话剧演员,饰演过各种角色,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演员都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但他因成为特型演员后也失去了许多演其他角色的机会。一次,他接演了一个反面角色,父亲看了表演后对他说,以后这种戏就别演了。
卢奇说,父亲的话不无道理。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界伟人,作为扮演他的特型演员接戏时一定要慎重,有些角色给多少钱也不能演。卢奇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因为对小平同志的情感用多少钱也无法衡量。
记得上海电影节邀请演开国领袖的特型演员参加开幕式,那天卢奇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为了在开幕式上圆满地表现小平同志当年的风貌,卢奇忍著强烈的悲痛完成了当天的任务,第二天赶回家时,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得到小平家人的认可最满意塑造了30多次不同阶段的邓小平形象,卢奇觉得能把老年时期的邓小平演好,并得到大家认可,是最满意的一件事。大型故事片《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首映时,邓朴方对他说:“卢奇,你这戏演得好。”卢奇说,小平同志的家人都说演得好,我自然很满意了。
尽管没有见过小平同志本人,但卢奇说,当自己塑造的形象得到小平家人的肯定时,什么苦啊、累啊全被扔在了脑后。记得拍《邓小平》一片时,卢奇与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和导演丁荫楠来到位于北京景山后街的邓小平家里。那次丁导问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您看卢奇的扮相像不像晚年时的‘老爷子’(对小平同志的尊称)呀?”卓琳同志说:“没有见过‘老爷子’的呢,一定会说他很像的,因为我和‘老爷子’生活了这么多年,连我都说他很像啊!”卢奇说,此话无疑是对他表演的最大肯定和鼓励,也是最好的嘉奖。
扮演孙中山
自从邓小平角色一炮打响之后,就一直以“神州第一邓小平”的身份而走红,只要出现邓小平的影视剧,他都是导演们首选的特邀演员。还有一件事,就是卢奇应邀出演另一个伟人 — 孙中山先生。这倒是个鲜为人知的大新闻,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外形和气质上并不相同,同一个特型演员怎么能同时演像两位伟人呢?卢奇在孙道临执导拍摄的《詹天佑》影片的剧照,酷像孙中山。卢奇说过:“其实某些外形的化装、某些特定动作的模仿都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之间的伟人气质的把握和再现,难的是形似更神似。”他为此而花费了不少精力下了不少功夫,从人物传记中体会内心活动,从音像史料中感悟伟人气质,终于取得了饰谁像谁的好评,还引起了连锁反应:《詹天佑》请他出演孙中山,是因为早在1986年他在《孙中山与宋庆龄》中的成功;而《詹天佑》中的孙中山的成功,又引来《日出东方》和《黄埔军人》中的孙中山角色饰演任务。当《黄埔军人》剧组在广东黄埔军校旧址拍摄时,一个台湾老黄埔军人代表团闻讯后专门赶来观看,休息时这些老黄埔一个个拥将上来向卢奇敬礼、握手、合影,他们一个个老泪纵横,异口同声一句话:“太像了!就是这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