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979出道到1997年解散,他们的音乐也由早期的歌特/黑潮(Dark Wave)/后朋
(Post-Punk)逐渐演化为有如置身于天堂之中的氛围音乐(Ambient)/仙乐(Eth
ereal),最终投入极度取悦耳朵的梦幻流行(Dream-Pop),仿佛由地下世界升入
天堂后又下凡于人间的世外桃源青山绿水之中。
或许平面艺术能让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极地双子星。对于一张要将艺术性作
为首要的音乐专辑来说,平面设计同样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18年中的9张专
辑以及数不清的单曲,再版,合辑等等,每一张的平面设计无不是一件精巧的艺术
品,同他们的音乐一样的引人入胜。
没有广告宣传,没有巡回演出,极地双子星的唱片从来都是悄然无声的出现在唱片
店的货架上,然而却一样令人趋之若鹜,至少是一大群他们忠实的追随者,因为他
们的音乐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香港歌后王菲也从双子星的音乐中取经不少,她不
仅仅是翻唱了他们的作品,更从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等诸多方面对其多多借鉴。
极地双子星最耀眼的光辉来自女主唱伊丽沙白.佛莱泽(Elizabeth Fraser)。伊
丽沙白的嗓音是令人惊叹的,从歌剧的咏叹到清纯的假声到部落中的咏唱,上天入
地,无所不能。一时是女巫,一时又变成天使,一时又化身为纯情的少女。甚至同
样有着圣女般声线的New Age(新纪元)女神恩雅(Enya)也无法与其媲美。
吉他手罗宾.加斯雷(Robin Guthrie)则是双子星中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对混响,延迟,合唱,回声以及镶边等吉他效果器的运用甚至已经超越了所谓"
出神入化"的境界,而由他那种柔和的失真吉他音色又定义了失真效果器的另一种使
用方法。罗宾秉承爵士大师麦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创立出的"以录音室作
为一件乐器"的概念,通过反复的录音,将吉他声音一层一层的叠加起来而得到一种
类似管弦乐的作用,而其音色却有如仙境般的令人神往。这亦对日后的吉他音乐带
来深远影响。(应该说恩雅那种层层叠叠的管风琴声和人声便可以算是极地双子星这
种手法的一种演变。)
乐队的另外一名成员是贝司手西蒙.雷门(Simon Raymonde)。西蒙并不是Cocteau
Twins的最初成员,他在乐队的第二张专辑发行之后才顶替了之前离队的贝司手威尔
.希吉(Will Heggie)入队的。贝司手的位置看起来似乎并不显眼,但随着时间的
度过,西蒙的音乐理念也在逐渐地影响着双子星的音乐。作为作曲、编曲以及制作人
,西蒙在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正是有了这支稳定团结的三人队伍,极地双子星得以从第三张专辑开始真正一飞冲天
,成为永远闪耀在极地上空的恒星。
《Garland(花环)》 出版于1982年,Cocteau Twins成立的第三个年头终于得以在著
名吉他音乐厂牌4AD旗下发表了这张处女作。这张专辑中双子星还是沉睡在一片黑暗的
歌特氛围中,伊丽沙白的嗓音还更像个女巫而不是女神,罗宾的吉他也还没有层叠弥
漫开来,但这没能阻止严谨的乐迷对双子星的关注,虽然《花环》是在无声无息中摆
上唱片店的货架的。
《Head over Heels(颠倒)》 这张唱片是在最初的贝司手威尔退出的情况下由伊丽
沙白和罗宾两人制作完成的。这或许是双子星的音乐中最为沉浸在黑暗的海洋之中的
一刻。罗宾散发着凛冽寒光的吉他氛围之中,伊丽沙白的声音由天际飘然而下,一片
黑潮席卷天地。
《Treasure(珍宝)》 以日后的三人阵容制作发表的第一张专辑,也是双子星取得空
前商业成功的一张专辑。伊丽沙白的声音突然变得纤细纯情的宛若森林之中的妖精,
罗宾的吉他中缥缈的凛冽寒光也尽数收敛而化为一种起到弦乐作用的柔和的失真音色
,而音乐中多次运用到的一种类似编钟般的音色,仿如阴暗的歌特式大教堂顶端窗子
中透过的一丝神圣阳光。片中第二曲《Lorelei》无疑是双子星最动听最令人难忘的一
刻。
《The Moon and the Melodies(月之旋律)》 在《珍宝》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双子星
并没有停步不前,他们开始制作另一张《珍宝》,并且锐意前进投向氛围音乐(Ambien
t)的怀抱。《月之旋律》是一首诗,是音乐的朦胧诗。这次专辑的名单上又多了哈罗
德.巴德(Harold Budd)--一位欧洲钢琴诗人。巴德的加入使伊丽沙白的声音出现机
会有所减少,而他那同样美伦美奂的电钢琴音色与罗宾那消失了黑暗色泽的吉他搭配起
来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荡漾着月影的海洋之中。
《Victorialand(维克多丽亚大陆)》 双子星继续在他们的氛围音乐之路上走了下去
,只是来得更加空灵缥缈。这一次伊丽沙白重新成为主角,她开始用叠加过的假声演唱
,此刻的她已经化身为一位仙女。而罗宾的吉他继续飘冷,已是游荡于云雾弥漫的仙境
之中。
乐队在1988年推出了第六张全新创作专辑《Blue Bell Knoll》,再创音乐事业的高峰。
有人认为,这是乐队最后一张好作品,从此以后的极地双子星,再也没有仙气缥缈的世
外意境,转而游走于人间烟火之间,他们的本质魅力消失了。虽然后来的一些作品绝非
狗尾续貂,但这张专辑确实作为乐队整体风格的分水岭,不可否认的具有某种终结性的
色彩。开场曲《Blue Bell Knoll》是极地双子星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吉
他音墙,这次动用了大量的电子合成器来渲染铺垫,一上来就是排山倒海的气势,速度
感极强,让人崩紧了听觉的神经。虽然有电子开路,Fraser的嗓音还是一如既往的仙气
逼人,放眼她的整个音乐生涯,在这首作品中的完美堪称绝唱,只要听上一遍,这辈子
都很难忘掉了。
《Heaven or Las Vegas(天堂或是拉斯维加斯)》 这是双子星在4AD公司最后的一张
专辑。秉承着《蓝铃凝疑》,此刻的双子星已经完全羽化为一支Dream Pop(梦幻流行)
乐队,这从真鼓顶替了那台TR-808鼓机便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天堂或是拉斯维加斯》
是那种可以在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这在从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从各个方面无论是旋律
,吉他solo,loop的吉他声部,以及主歌-副歌的典型rock音乐曲式。甚至伊丽沙白的
声音也一下子亲近平凡了许多,由天上下凡到舞台之上。这是一张伟大的吉他流行乐专
辑。
《Four-Calendar Cafe(四季咖啡屋)》 离开了4AD之后的双子星会变成怎样呢?三年
之后的1993年,双子星又回来了,《四季咖啡屋》中的双子星回光返照般的变得无比妩
媚动人,或许你可以把这当做是对10年前的那张《珍宝》的回归。《四季咖啡屋》无疑
是极地双子星音乐生涯之中最浪漫最美丽的一刻,伊丽沙白几乎是全部在用假声演唱,
服了灵芝一般回到了初恋的少女时代,而清纯之余却多了一份成熟的稳重。另一方面罗
宾的吉他氛围制造功底也已经超越了所谓炉火纯青,仿如在蓝天白云之间随心所欲的穿
翔。双子星这次是在人间下凡,下凡于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专辑中的曲目已经动听到
甚至连流行乐都要自愧不如的地步。
极地双子星于1996年推出了三年来的全新创作专辑《Milk & Kisses》。随后,乐队宣
布解散,这张专辑不仅作为一个句号,同时也是一串省略号。极地双子星,这颗当代
摇滚苍穹下最美、最幻、也最远的一颗星,将永远闪烁于不断延伸至未来的回忆之中。
乐队自成立到解散,一直保持着独立特行的低调作风,从来不作宣传造势,相比另一些
摇滚艺人几近疯狂的噱头,可谓孤高得不食人间烟火。回顾极地双子星的音乐生涯,其
风格并非从一而终,几经转变并饱受争议。特别是离开4AD后的作品,曾被批评为向主流
低头。难得的是,他们做音乐的态度,从不为取悦他人的好评,而只追寻自己心里的声
音。
有些东西并非值得刻意的坚持一辈子,比如“仙音”,由他们一手开创并提升到至今无
人能及的高度,只要Fraser愿意,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继续下去。但是从1990年的《
Heaven Or Las Vegas》开始,她就彻底地告别了仙音,无论从词曲创作还是演唱技巧,
他们都让仙音的元素消失殆尽,只留下一点点回旋的小气息,藏在她不经意的某种回归
之中。
正如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作品《Seekers Who Are Lovers》,我们听到了一丝淡淡的惆
怅,而那一刻,她久违的靡靡之音在不远处隐隐约约地沉浮着,让人不禁感慨万千,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近两年盛传Massive Attcack欲请Fraser合作一张全新专辑,更有极地双子星重组的隐约
风声,这些传闻都不如Fraser确确实实地在法国音乐鬼才Yann Tiersen的2005年专辑《
Les Retrouvailles》中两度献声,来得更实在、更让人欣慰。怀着一个殿堂级乐迷的奢
望,或许这是Fraser回归之前的“初试啼声”,就其意义来说,已经是献给全世界耳朵的
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