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男,1962年5月出生,陕西户县人,研究员,《玉米科学》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或方向

致力于玉米耐旱应用、育种方法和玉米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工作学习简历

1、学习简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大学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2、工作简历

1986年7月: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大豆种质资源及大豆育种工作;

1991年2月: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大麦种质资源及大麦育种工作;

1999年3月被评为农业类副研究员

1996年2月: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及玉米育种工作;

1999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及玉米育种工作,玉米育种方法等方面研究。

学术及科研成果

在《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玉米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研制并开发了农业统计软件包。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主持或参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63”子课题、“948”子课题等项目10项。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业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陕西省、农业部的农业推广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粮菜间套和夏栽甘薯”技术推广的农民增收计划,并制定了小麦—蔬菜—玉米一年三熟、小麦—甘薯一年两熟栽培技术规范。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十五”863计划、农业部的948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玉米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玉米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等玉米育种项目。提出了采用玉米叶片卷曲度评价玉米苗期抗旱性的方法和系谱法与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相结合的自交系选育技术方案,并在育种中应用。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七项,其中“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K12和K22的选育及应用”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自交系K12、K22及杂交种陕单902的选育与推广”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陕西省十大成果奖和杨凌示范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明的“一种青饲料的整株袋装贮藏方法”获国家专利。主持了陕西省攻关项目:“啤酒、饲米大麦新品种选育”选育旨进了啤酒大麦新品种:“鉴75”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高配合力玉米面米百交系K12、K22的选育衣应用”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论文、著作

“应用极大似然法分析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发表于1997年西北农业学报。

“陕西省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分区“发表于1991年西北植物学报。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发表于1999年西北农业学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