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口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济源市五龙口古称枋口,因秦代在此开山凿渠,以枋木为闸,后又相继开挖了永济、广惠、广利、永利、新利等五渠,呈“五龙分水”之势,因此得名五龙口。

五龙口镇系河南省百强乡镇之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东北15公里处,连接着两省(河南、山西)、四市(焦作、洛阳、晋城、济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五龙口镇地处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地带,是山西进入中原的重要出山口,是晋煤外运、南货北进的重要通道,境内焦克路、焦枝铁路横穿东西,207国道、济晋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构成了井字形交通框架。连东、尚庄两个铁路车站、裴村的铁路货场以及高速公路上下站口的特殊位置使该镇成为焦枝铁路、济晋高速公路重要的交汇枢纽。这些通畅快捷的交通将晋城、焦作、洛阳及济源市区紧密相连,使该镇成为上述四城市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并具备了承接上述城市梯次经济分工,发展相应产业的便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全市提出了“一园两带三区”的工业布局构想,并已着手在五龙口镇的孔山和南太行地带进行了孔山工业带的建设,同时五龙口镇也在孔山东麓规划设计了3000亩的沁北工业园区,这为今后在这个地区集中布局更多的工业项目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目前,豫光电锌、联创化工、太行水泥及沁北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兴建,加速了孔山工业带及沁北工业园区的形成和日益壮大,也为发展吸引更多与这些企业配套的产业和产品延伸加工项目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

五龙口镇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有白居易笔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的沁河景区;有山势雄伟的太行山系和依此而形成的五龙口猕猴景区(景区内居住着世界纬度最高的猕猴3000余只);有北方少有的高热优质温泉。东汉时期,皇家还在此修建了沁水公主园,著名的《沁园春》词牌即源于此,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就是运用了这个词牌。此外,境内还有秦代修建的古枋口遗址、曹魏时期的沁河古栈道遗址和“二郎担山”、“后羿射日”之传说等,这为进一步做精做大旅游产业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五龙口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铁矿石、云母石、大理石、钾长石、水泥石、明矾等20余种。由于是太行山前天然汇水盆地,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储量十分丰富,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太行山前万余亩相对平缓、集中连片的砂砾荒坡地成为发展工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的重要依托和平台。

在做好产业调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点,创造五龙口特色。已形成一定气候的有温室大棚蔬菜、长毛兔养殖和马村酥梨以及太行山特产冬凌草。

大棚蔬菜: 目前已发展500余座,蔬菜露天种植达2200亩,年产新鲜蔬菜4000余吨。

长毛兔养殖: 五龙口镇人民素有养殖习惯,现长毛兔养殖已达,40000余只,年产兔毛20余吨,并形成了济源市唯一的兔毛交易市场。

马村酥梨: 种植面积2000亩,它以汁多味甜、清香爽口而享誉济源、晋城等地,98年产量达1200余吨,供不应求。

冬凌草:五龙口以其背靠太行山的特殊地理位置,盛产冬凌草和山韭菜, 当地农民素有采集冬凌草泡茶的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