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景物图

理解力是衡量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思考的能力。

学习需要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的结构层次,理解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需要对学习材料作整体性的思考。因此,个体应该培养自身的全局观点,考虑问题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这是因为整体思考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果。

2、 洞察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对问题要具有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的材料,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想象力、类比力。

正如想象可以让知识插上翅膀一样,想象力可以让个体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飞升。而类比力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同类事物具有相似之处,也具有相异之处,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直觉力。

直觉力是个体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有些东西是要靠直觉把握的,学习有时也要靠直觉。直觉力高低对学习效果好坏有时也起重要作用。

5、解释力。

即解释经验现象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观念进行逻辑推演的能力。学习需要将学到的知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过程转化为自身的一种东西,并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是判断一个人理解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