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大学教授女,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05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辽宁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有关环境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至2005年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次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承担并参加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导男,1970年7月生,汉族,副教授,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果树学教研室,硕士生指导教师。
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果树生理与生物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果树缺铁黄化症及葡萄无核果实形成的分子机理。
二、工作学习简历
1988年-1992年,西北林学院,本科学习
1992年-1997年,西北农业大学秦巴研究中心工作
1997年-2000年,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1年-200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讲师
2003年-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
三、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情况
主要学术成绩及创新成果
针对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上生长的果树易发生缺铁黄化这一生产实际问题,以梨树为材料,研究了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发生规律,并从铁肥制剂、施用方法、防治时期等方面进行缺铁黄化症防治技术研究,研制出了缺铁黄化症防治的系列药剂配方,在休眠期树干注射防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基础上,将树干注射技术在梨树上发展成一类平行于土壤施肥、叶面喷肥的一种正常果树的施肥方法,研制出专供树干注射用的树干注射用肥料。同时,在树干注射技术方面,取得梨树休眠期常压注射技术的成功。目前正进行梨抗黑星病基因分离与鉴定研究。
近年来,还以无核白败育前后胚珠为材料,构建无核葡萄种子败育过程的胚珠全长cDNA文库,现已获得大量EST序列,获得了50多个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初步表达分析。主持完成校青年基金“无核葡萄胚珠败育基因的克隆研究”1项,现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无核葡萄胚珠败育过程cDNA文库构建及无核相关基因的克隆”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和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转基因专项1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取得的专利
1、发明专利“一种树干注射用复混液体肥料及其制法” 专利号ZL01130752.8 授权时间2005.3.30
主要著作
1. 孙益知,张朝红 板栗栽培与加工新技术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11
2. 胥耀平,张朝红 板栗高产栽培技术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8.9
主要论文
1 缺铁和矫治缺铁对梨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2,22(6)
2 黄叶绿制剂防治酥梨缺铁黄化症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2,30(3)
3 酥梨缺铁黄化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31(2)
4 缺铁黄化对酥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17(4)
5 缺铁黄化梨树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1,10(4)
6 潜在性缺铁条件下注射黄叶绿制剂对酥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2,11(4)
7 化学药剂诱导葡萄无核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4
8 梨树树干注射施肥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2,30(4)
9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31(5)
10 渭北旱塬核桃嫁接技术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19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