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骨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掩骨会在西门外有义地数处 , 葬埋异地贫民尸体。每年春秋 , 并着人各处捡取暴露骨骸 , 以土掩埋。旧时城外西南一带是旷野荒郊 , 无坟地的贫民 , 多葬亡人在此。由于无人管理 , 任意埋葬 , 津人俗称“乱葬岗”。有用苇席卷埋者;有用“薄皮材”土葬者 , 俗称“狗碰头”。因掩埋不深 , 引来野狗扒席撞材 , 争食尸骨 , 枯骨遍地。 津门士绅华龙藻遂联合志同者 , 上书该管衙署获准 , 并拨官地 13 万平方米 , 以掩露骸。设会于西关大街 , 初名掩骼会 , 后习称掩骨会。

该会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直至乾隆四十年 (1775) 有志者仍在此办会 , 继续此项善举。嘉庆年间 , 水灾为患 , 无人收验的尸体 , 皆由掩骨会葬埋。道光二十四年 (1844) 仍有 60 余人每日捐钱四文 , 以助会用 , 埋葬倒毙街头巷尾的无主尸体。 20 年代逐渐冷落 , 至不复存在。

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