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金特区”这一构想,形成于1965年前。当时,新加坡《南洋商报》记者曹聚仁承担“密使”,往返于中共中央领导人与蒋介石父子之间。曹聚仁与蒋介石父子密议所形成并报告给大陆的“六项条件”,其中第五项即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
1956年7月,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到北京采访,受到了绝非记者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周恩来年谱》,经由1956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讨论,7月13日、16日和19日,周恩来三次接见曹聚仁,“先后由邵力子、张治中、屈武、陈毅等陪同”。
第二次接见时,周恩来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
8月14日,“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重要信息,便首度由曹聚仁所供职《南洋商报》向外发布出去。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将他在大陆和中共领导人接触的详细情况转告了台湾方面。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开始后,两岸“密使”曹聚仁来京次数就更多了。
据曹聚仁研究专家柳哲在访问原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淡庐后获悉,曹聚仁在访京时,也对中共领导人提出过一个意见,即在金门举行国共谈判。
台中日月潭涵碧楼纪念馆说明词写道:“民国五十四年(即1965年)七月二十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涵碧楼,听取曹密访北京报告,形成一个与中共关系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当时称为‘六项条件’。”
“六项条件”之五,即如今热议的“两岸试验区”雏形:“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然而,正当此事开展时,大陆发生“文革”,蒋介石也对国共重开谈判产生疑虑而改变主意。包括“厦金自由市”在内的“六项条件”终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