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例子】如“夫钟、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庐绾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夫钟无一罪,身死;夫蠡无一罪,身亡。(出走,逃亡)”。

如果我们把这里的“死亡”当作一个词来理解就错了。因为按之史实,自杀而死的是大夫钟,亡命逃亡的是范蠡。

了解并提式的句子一般应着重从文意方面分析句子的搭配关系。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亭午”“夜分”是两个不并存的时间,“ 曦”“ 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这里用的是并提修辞法,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后汉书。华佗传》“耳目聪明”,它是由“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组成的。

“发皇耳目”(枚乘《七发》),是由两个使动结构组成的句子,即“发耳”“皇目”,如果说“发目”还能说得通,而“皇耳”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所以必须当作并提式看待,这个句子才能说得通。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脭”指肥肉,“醲”指酒。肉可以说“肥”,而不说“厚”(现代汉语可以说);酒可以说“厚”,而不说“肥”。这个句子是并提式,应理解为“脭肥浓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