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卫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 )是由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或植物遭到机械损伤或物理、生理刺激后,由植物产生的抗生物质,是植物抗病的因素之一。植物保卫素的概念是1940年由德国科学家Muller和Borger提出来的。他们用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接种马铃薯块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据此提出了植物保卫素假说。只有在植物活细胞中才发生保卫反应,并在植物过敏坏死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抗病反应中形成的速度较在感病反应中快、积累也多。它对真菌有明显的抑制或杀伤作用。根据其化学结构,可进行人工合成、其毒性不是专化的。它在植物中的形成由遗传特性决定,因此在明确抗病基因与该物质合成关系基础上,必给抗病育种和人工诱导抗病性工作以新的启发。目前直接应用这种抑菌物质作为植物生防手段的尝试已取得可喜成果。已知有不少植物可产生植保素。例如甜椒二醇、菜豆素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