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盘古神话﹐始见於《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和清人马骕《绎史》所引《五运历年纪》。

盘古神话的内容大概是说﹐远古时天地浑沌象个大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个大鸡蛋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裂开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天地当中﹐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极长了。

盘古临死时﹐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肤变成田土﹐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金属的矿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变成雨﹐……盘古用他的身体化成世界万物。

盘古神话虽未见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後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给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

有关盘古的神话,最早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广泛流传。苗,瑶向来崇奉盘古,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侗、仫佬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今南海有盘古氏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①。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话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浑沌象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存在中间,后来大鸡蛋爆裂了,于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风云、草木等等是盘古死后身躯分化而成的:“气作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②。”

这种说法,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如“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③。桂西一带,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

造山坡河流,

划洲来住人,

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

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

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

人才得光明④。

(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①梁任昉:《述异记》。②徐整:《五运历年记》、《绛史》卷一。③梁任昉:《述异记》。》。④七朝荣唱,廖元田、农达奴记录:壮族文学史调查组搜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