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渚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渌渚镇位于富阳市西南的富春江畔,与桐庐县的窄溪镇隔江相望,距富阳市区26.5公里,总面积83.19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总人口16722人,1987年撤乡设镇,是一个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新镇。新世纪、新渌渚,到处洋溢着创业的生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

一、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

渌渚镇地处西湖—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原320国道贯穿全镇,与新320国道相距1.5公里,距05省道2.5公里,陆路交通方便,1小时可达杭州,3小时可达上海,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5小时车程。渌渚江为母亲河,流贯全境,在本镇山亚、港东两村与富春江交汇,富春江水路上通千岛湖、下达杭州湾,穿过内河,可直达上海苏南等地区。是新登、龙羊地区唯一具有水陆码头的重镇。

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渌渚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C,无霜期27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410mm。境内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二水襟带万山朝、青山点点照船舱”生动地描绘了本镇秀丽多姿的自然风景,总长20公里的阆坞、新浦两溪保持着良好的源头活水。全镇有山林面积87959亩,其中低丘缓坡11800亩,竹林面积1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渌渚江两岸粮田提灌便利,15公里长的防洪堤坝、36座大小水库为两岸农田旱涝保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渌渚镇矿产资源丰富,据国家地质大队于1986年探测,境内石灰石矿达7亿吨以上,青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还有大理石、页岩石、方解石、白石矿和石英矿等多种矿石资源,绝大部分为优质工业用原料,是发展渌渚经济的立身之本、优势所在。

三、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众多。

渌渚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悲壮的母子岭的传说、南宋时大孝子周雄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渌渚儿女,造就了渌渚人民纯朴、忠厚的善良个性。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启蒙地—碧沼寺,是新登地区最高学府—新登简师的诞生地,“碧照夕阳”也是古新城县八景之一,虽遭文革时期破坏,目前遗址、碑文、牌楼犹存,颇有开发价值。另外,新浦的二十里生态林、罗桥的休闲观光农业、杨袁的十里果园、石门坎的百亩游钓场及阆坞片的古洞探幽等颇具地方特色,是度假、休闲的理想之所。

四、建材行业壮大,工业发展迅猛。

发展经济,重点在因地制宜,关键在思路明确。面对九十年代中期渌渚发展的困难局面,本届党委、政府上任以来,坚持“工业兴镇”发展战略,明确必须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必须上规模才能有效益的发展思路,树立科学合理协调的发展观念,完善以建材业为主导,造纸、皮件、轻纺等行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取得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83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904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43万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89.6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2303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1388万元。农民人均所得6938元。

1、紧抓特色、壮大规模,建设渌渚建材业基地。

依托近年来杭州大都市的发展和“退二进三”战略实施,镇党委、政府紧抓渌渚“建材之乡”特色,努力壮大产业规模,积极打造建材业基地,许多矿产开发商纷纷落户本镇。目前,矿产企业总量达到12家,企业投资总量逾5000万元,年产值将在5500万元以上。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投产;登城建材有限公司与富阳电建集团合资5000万元兴建的年产1.6亿块页岩烧节砖生产线投产;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站土建工程正在实施;南方建材有限公司的水泥合资项目正在审批之中。建材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完善,促使整个建材行业的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渌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奠定了雄厚基础。借助渌渚江航道的拓宽升级,廉价便利的水运条件将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渌渚将迎来改变面貌、脱胎换骨的发展的黄金时期。

2、加强扶持、促进技改,逐步完善经济工业多元化。

镇党委、政府把“工业兴镇”和“科技强镇”有机结合,出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有关补助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后续能力。目前,投资1600万元的吉盛纸业日产80吨食品包装纸生产线已投产,另有两家企业投资70万元技改资金用于更新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造纸企业年产值将从去年的0.5亿元上升到1.5亿元;皮件、轻纺等行业通过改进新工艺、新技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3月份,由云南大学等单位合资成立的杭州佐波恒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渌渚上港丝厂,主要生产纳米级无机抗菌剂,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外资30万美元,目前已到位外资3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的100%,填补了该镇高科技企业的空白。

五、结构调整深化,农业发展稳定。

1、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镇党委、政府坚持贯彻中央及省一号文件精神,明确农业生产以粮为本、宜粮则粮、水旱结合、粮经适度的工作原则发展渌渚的农业经济,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四大块状经济基本形成。

从1999年开始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多种形式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4年多的努力, 形成了水果、竹笋、畜禽、水产四大块状特色经济。其中水果基地面积8000余亩;竹笋及笋材两用林80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2700余亩;畜禽基地年产苗鸡150万羽、生猪2.5万头、山羊2000余头。四大块状经济每年为渌渚新增产值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六、教育事业发展,村镇建设加快。

1、以创强为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渌渚镇紧抓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契机,提出“发挥政府推动力、依靠群众参与力、争取社会感染力”的三力合一口号,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中学的撤并,新建总面积62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中小学入学率100%,幼儿入学率95%,初升高率达81.5%。2002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①加快道路建设、提升农居环境。累计投入1642万元完成村道建设79.3公里,已形成15分钟交通圈,预计到年底,将实现26个行政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对岘口、二联、谢莲等经济较发达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做好道路绿化、路灯亮化、路面洁化等工作,居住环境不断提升。

②完善公共设施、提高集镇档次。投资75万元完成镇政府前道路铺浇及地下管线配套工程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同心路的延伸及绿化等配套工程;完成集镇综合市场迁移和小型休闲公园建设审批,投资80万元新建综合交易大楼1253.3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

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竣工投产,渌渚建材业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必将进一步巩固渌渚的竞争优势,加快渌渚的发展步伐,增强渌渚的综合实力,优化渌渚的投资环境,渌渚必将在崛起的脚步中迎来新飞跃、达致新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