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石家乡石家乡位于石柱县境东北部,属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及“中国黄连之乡”的一部分;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5公里,距长江西沱港53公里,国道318线穿境15公里,与重庆、武汉等沿江大中城市直接相通;东靠黄水镇,南接鱼池镇,西连王家乡,北邻临溪镇,全乡辖5个村、29个村民小组、2907户、9968人,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92亩,林地面积58400亩;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800米,属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变换明显,土壤肥沃,植被繁茂,资源丰富。
民国21年(1932年)始置石家镇,1940年改为石家乡,1942年增设为石家区,建国后仍设石家区、石家乡,1984年6月石家乡划归黄水区管辖,2001年7月全县撤区并乡后,设置石家乡,直属县管。
石家乡盛产黄连,兼有山茱萸、杜仲、黄柏、厚朴、天麻等中药材,共有在地药材近万亩,是全县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乡镇之一;辣椒、莼菜、烤烟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生猪、山羊、肉牛、商品鸭为主的畜牧业具有明显优势。石家乡素来是全县的产粮大乡之一,有“高原粮仓”之美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
石家乡辖:石家社区;石枧、曹里、城上、黄竹、坪珠、龙湾、泽源7个村委会。
石家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东面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南、西、北分别与福利镇压、葛坡镇、麦岭镇相邻。全乡总面积为91.13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设在世家,距县城20公里。全乡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56自然村,150个村小组,总人口1.3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8.96%,境内瑶汉人民操民家话和七都话。全乡耕地面积14020亩,其中水田9038亩,旱地4982亩,山林面积18078亩。石家属石山狭谷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该乡传统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花生、油菜,又是全县春烤烟、脐橙、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全乡林业用地8.581万亩,占总面积的63.69%,森林覆盖率为25.66%。盛产水稻、春烤烟、蔬菜、鱼类、生猪、生牛、鸡鸭、禽蛋、木材等。坪珠富人公司有2100多亩的脐橙、白果种植基地,石枧颖泉公司有1000多亩的脐橙种植基地。农村牧鱼全面发展。龙窝塘是县域东面石家河的发源地。解放后,修筑龙窝塘、桥头江、石家、芦家、石梯坳、月亮弯、大田弯等小型水库和塘坝34处,引水工程6处,堤水工程27处,兴建石家小型水电站1处。保水灌溉面积逐步增加,2002年粮食总产量4919吨,人均产粮351公斤,工农业总产值3980万元,财政收入2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
有三级柏油路通往县城,有县级公路通往福利、麦岭镇。1个社区,7个行政村都通四级路。
乡驻地有集贸市场,有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水果站、卫生院、文广站、计生服务所、中学、中心校等单位19个,各行政村设有完全小学,自然村落设教学点。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石家乡石家田乡位于灵丘县城东北25公里处,版图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东邻柳科乡,西靠武灵镇、史庄乡,南与落水河乡为界,北和广灵县宜兴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石家田村座落在六棱山和牛头山之间,辖石家田村、太那水村、鹿沟村、焦庄村、贾庄村、马头关村、孙庄村、马湾村、义泉岭村、石窖村、温北堡村、温东堡村、牛角坝村、下北罗村、上北罗村、东张庄村、鹿角村等17个行政府村、18个自然村,共2497户、9653人,3525个劳力。境内沟壑纵横,坡梁起伏,地形复杂,大部分土地分布在沟梁和山坡上。耕地的土壤结构疏松、肥力较高,是丘陵区最好的农业土壤。
本乡平均海拔130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全年降雨量460mm左右,无霜期110-120天,年平均气温6℃左右。
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谷子、黍子、土豆、油料及杂粮。通过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正逐步发展为全乡的一项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713.2万元,粮食产量2810万斤,油料200万斤。年末大牲畜存栏达到3752头,羊存栏9512只,猪存栏2154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372元。农业总体效益不高,种植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畜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虽有所有提高,但基本上仍属于纯农业乡,稳定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仍很突出。
本乡自然资源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蕴藏量很大,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经济潜力。金属矿主要以铁为主,非金属矿主要有沸石,珍珠岩和红土。金属矿供应对象主要是境内和境外的两座铁粉加工厂,非金属矿基本都外运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