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Sub-Millimeter Array,简称SMA)位于美国夏威夷毛纳基山天文台,是由美国夏威夷大岛上的史密松天文台与中华民国(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合作兴建。首先由史密松天文台所建造的六座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先行测试运转,其后由台湾负责制造的两座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Sub-Millimeter ARray of Taiwan, SMART)也设置完成,并于2003年11月22日共同举行这八座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及操控中心的启用典礼。

次毫米波是指波长略小于毫米的电磁波。比起大家较熟悉的无线电波段和光学波段,次毫米波段无疑称得上是天文学中相对发展较晚的领域。次毫米波段介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频率为300~900秭赫,波长则介于1~0.3毫米,是研究恒星形成的最佳频段,但因其透明度较低,只能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气候干燥且气流稳定的高地才能观测到。

设置在毛纳基山的这八座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个别直径均为6公尺,能够共同构成一个天线阵列,用以模拟出一座直径508公尺、面积大约九座足球场大小的单一碟型望远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