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丛罗峪镇地处临县西南部,属典型的林业乡镇,三曲线和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国土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万亩,其中红枣林面积3.5万亩;辖21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4852户,17951人。红枣为主导产业,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00元;是吕梁市命名的“模范乡镇”和“平安镇”。
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丛罗峪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红枣稳镇、劳务富镇、旅游活镇、科技强镇、改革兴镇、依法治镇”的工作思路,做强红枣业、开发劳务业、搞活旅游业,依法治镇,全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设施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一是饮水安全。累计投资800万元,全镇80%的村上了自来水。二是村村通、户户通工程。2006年实现了村级公路水泥硬化零的突破,现在全镇13个村累计硬化村通公路41.1公里,其中水泥路19.2公里、油路19.9公里、石砌路2公里,完成户户通砖路68.3公里,总投资2000余万元。三是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开通铺油工程。2005年起修通境内17.6公里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并全部铺油。四是移民搬迁建设工程。2005年开始规划移民工程,寨沟、刘家山、大河咀等自然村的村民已将新居移到黄河岸边的天洪村和镇政府所在地丛罗峪村,312户,632人全部入住。五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镇在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方面总投资达150万元,其中,中学综合教学大楼100万元,郭家塔寄宿制学校50万元。六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投资70万元,新建镇卫生院门诊大楼一座,诊疗设备总投资达40万元。七是投资180万元修建芦则沟800米护村河坝、丛罗峪1000米淤地河坝。
【劳务输出】
全镇17531人中男女劳力6550人,常年外出务工者2000人,2006年全镇外出劳务总收入达10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659户,739人建立贫困户档案,从2004年起在农村干部中开始办理农民养老保险,现已有15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党建工作】
2005年开始先后完成了机关、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和教育整顿,使党支部班子、党员队伍素质都得了明显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促进党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模范执行“三项制度”,推行阳光政务、村务、党务,积极推进“星级支部”建设,全镇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一流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综治工作】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以提高村民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以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平安创建”的指导方略,党政齐抓创平安、求和谐、谋发展,认真落实创建“平安丛罗峪”的各项工作计划,全镇社会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镇100%的行政村达到了平安村标准,2005年被县委授予“平安创建乡镇”称号,2006年分别被县、市授予“平安镇”称号。
【旅游开发】
该镇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但地处晋陕两省交界的黄河大峡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充分酝酿,大力宣传,借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古庙会,于2007年3月3日,在丛罗峪镇举行了“丛罗峪镇真武山旅游景点启动仪式”。把丛罗峪真武山、寨上金龙宝殿、寨沟花石岩等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纳入了旅游范畴,丛罗峪的旅游业正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