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DI6技术
英文全称:Independent Data disks with two independent distributed parity schemes(独立的数据硬盘与两个独立分布式校方案)
它是在RAID 5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扩展RAID 5等级。与RAID 5的不同之处于除了每个硬盘上都有同级数据XOR校验区外,还有一个针对每个数据块的XOR校验区。当然,当前盘数据块的校验数据不可能存在当前盘而是交错存储的,具体形式见图。
这样一来,等于每个数据块有了两个校验保护屏障(一个分层校验,一个是总体校验),因此RAID 6的数据冗余性能相当好。但是,由于增加了一个校验,所以写入的效率较RAID 5还差,而且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更为复杂,第二块的校验区也减少了有效存储空间。
由于RAID 6相对于RAID 5在校验方面的微弱优势和在性能与性价比方面的较大劣势,RAID 6等级基本没有实际应用过,只是对更高级的数据的冗余进行的一种技术与思路上的尝试,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总结:
RAID 5最少需要使用3个硬盘
优点:1、相对于RAID 5更高的数据冗余性能;2、坚强的数据保护能力,可以应付多个硬盘同时发生故障;3、完美的任务应急操作应。
缺点:1非常复杂的控制器设计;2、计算效验地址将占用相当多的处理时间;3、由于第二个效验区,将至少需要N+2个硬盘(N是大于等于1色整数)。
RAID-6 是在RAID-5基础上把校验信息由一位增加到两位的raid 级别。
RAID-6和RAID-5一样对逻辑盘进行条带化然后存储数据和校验位,只是对每一位数据又增加了一位校验位。这样在使用RAID-6时会有两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位,增强了容错功能,同时必然会减少硬盘的实际使用容量。以前的raid级别一般只允许一块硬盘坏掉,而RAID-6可以允许坏掉两块硬盘,因此,RAID-6 要求至少4块硬盘。
一个RAID-6的阵列中可以最多有16个硬盘。
假设一共6块硬盘,使用4块创建逻辑盘,raid6,4个硬盘在使用时都被先条带化,然后分别存储数据和校验位。
如果一块硬盘出现物理故障,RAID的会处于降级状态,但是仍然有容错功能;
如果出现第二块硬盘故障,逻辑盘中还剩下的两块硬盘就不再有容错功能。
如果阵列中有hotspare硬盘,出故障的硬盘上的数据会转移到hotspare硬盘上,
自动进行重建,数据的条带化存储方式和原来的两块硬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