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雷家碛乡位于临县县西北部,北依临县著名佛教胜地大度山与兴县蔡家会相连、东靠青凉寺乡、南通石白头乡和曲峪镇、西与兔坂镇接壤。全乡16个行政村、总人口1.58万人,国土总面积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万亩),属典型的纯农业乡镇之一。省级公路太原至佳县公路横穿东西,乡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以创建成和谐农村为目标,全力实施“和谐立乡、红枣兴乡、牛羊活乡、兴学育乡、坝路通乡、劳务富乡、移民安乡、发展壮乡”的“八乡”战略,特别是科学设计合理定位的雷家碛移民新村并农贸大市场和开化移民新村并农贸大市场新建落成,使全乡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得到提高,为构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坚实的步伐。
【基层组织建设】
两年来,乡党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党委、政府、人大及其成员的权责,各司其职,各享其权,各尽其责,对所有工作任务,对每一名领导和干部,责权利一竿子插到底,充分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谁分管什么,谁就对上对下对里对外全权管到底。乡党委在选人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竟聘,优化组合,随时优胜,从而强化每一名干部的责人感和危机感,大大激发了班子内部活力。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方面,乡党委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扶贫开发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好”标准,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严考核,硬兑现。将16个行政村支部书记纳入乡干部管理编制,实行乡干部式管理,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强化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2006年全乡涌现出出市“五星级”支部2个,出县“四星级”支部2个,出乡“三星级”支部3个,先进农村支部达到50%。
【农民增收工程】
1、移民搬迁增收工程。一是继续完善雷家碛移民小城镇建设工程。2004年以来,累计铺开11村350户1544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将地处偏僻、交通不变、信息闭塞、人口在200人以下的自然村,整体移民至乡政府所在地雷家碛村,截至年底,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泥水装修工程完成75%,自来水、下水涵洞、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公厕等设施全部就绪,2006年完成了路灯安装亮化,所有街道与集贸广场硬化,移民新村彩门美化等工程,有181户700余人喜迁新居,告别了行路难、吃水难、通电难、看病难、就业难的历史。二是开化移民工程稳步推进。占地约70亩,可安排400余户2000余人的开化移民,地基基础工程已经开工,可望于2007年4月完工,已安排落实2007年度移民9村216户995人的指标任务,力争2007年主体完工达95%,入住达25%。
2、红枣林覆盖增收工程。新扩展红枣林08万亩40万株。大打了一场红枣林覆盖规模战,成为全乡群众增加收入的潜力项目。
3、舍饲圈养羊增收工程。充分发挥群众养羊的传统技术优势和连接5省市的羊市场优势,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多种饲草,大力发展养羊业,逐步实现了群众从分散放牧到舍饲圈养,2006年新增养羊户120户4586只,全乡羊存栏15270只,户均达到4只。
4、劳务输出增收工程。两年培训劳务人员4300人,向上海、太原等地输出人员1000人,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年劳务总收入500万元。
5、农副产品流通增收工程。围绕建筑西部中心乡镇目标,坚持移民搬迁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思路,依托当地土产特色小杂粮、红枣、核桃等农副产品的优势,做大做强开化、雷家碛两个集贸市场,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红枣深加工企业,一批农副产品贩运户、红枣购销户逐步发展起来,50余户已成为内连基地、外接市场的营销大户。
【基础设施建设】
1、“户户通”公路建设工程。2005年累计投资250万多元,完成了12个村的“村村通”工程6.8公里,24个村的“户户通”工程391公里。2006年完成了雷家碛、开化两个村“户户通”工程10.6公里,维护乡村道路79公里,新修了白家庄桥,对雷开公路全线整路基、挖边沟、砂砾硬化,群众投工投劳3200多个,动用推土机3台,铲车1台,压道机1台,全乡干部群众大干苦干20多天,使全乡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2、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移民新村300户自来水安装进户工程,开化、乔家坪260余户进户安装工程,新铺开薛家塔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713户3010人饮水难的问题。
3、农网改造工程。完成了26个自然村的农网改造扫尾工程,全乡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群众用电价格普遍降低了50——60%。
4、“村村通”电话工程。完成了29个自然村的“村村通”移动电话工程,全乡新增电话580门,累计有16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通了电话。新建窑焉移动基站一处,解决了8个自然村无移动信号问题,群众通讯状况明显好转。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保学控辍工作,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两所初中升学率创历史最高记录,特别是开化初中全县名列前茅。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可容纳800余人就读的雷家碛寄宿制小学地基基础工程已经完工,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2007年修建,可望于2007年后半年入学新校,远程教育基站完成30个,全乡教学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科技工作。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点抓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冬季开展的农民素质百日大培训中,结合全乡产业结构和产业开发方向,就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红枣栽培、管理和改良技术、养殖业的改良、防疫和规模发展技术以及劳动力转移的务工信息等内容进行了滚动培训,培训农民3000人,培训面以村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青壮年的70%,高初中文化以上人员的100%,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卫生工作。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工作,由于宣传工作到位,2006年12月份仅用10天时间,全乡16个行政村、3659户15523人全部参合,收缴参合费15.5万元。年内对原卫生院进行了改造、配备了手术器械,群众住院看病条件明显改观。
4、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加强育龄妇女环情孕情普查,有效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稳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计生工作名列前茅。
【创建和谐社会】
1、消除安全隐患工作。结合“百日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对全乡范围的道路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排查出道路暗坑7处,已全部处理,危桥隐患2处,雷家碛桥边坡护岸水毁路面已修复,白家庄桥重新修建,确保全乡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有保障。
2、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乡村两级分别设立了信访接待专门办公室,各片实行了信访工作片长负责制,各村实行信访工作村委主任负责制,实行超前防范、靠前指挥,早排查、早介入,确保将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村充实了“十户联防”小组,专门负责治安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向乡派出所报告,并配合予以处置。
4、推行村事申报制度和村帐乡管制度。村组拟办实事都得向乡里申报,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后方可实施。村级帐务一律收归乡农经站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民评、会审、联签”和新“三项制度”,并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后予以公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理财,约束了村干部行为,改善了干群关系。全乡民心顺、人心齐,稳定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