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运]
一般简称为命。包括命和运两方面的内容。命,即命禄,指人一生中的吉凶祸福、寿夭贵贱等;运,即运气,指人在短期内的际遇。在命理学中,命与运犹船与水。命好运厄,似逆水行舟,难以致远;运佳命蹇,似破船顺流,虽可日行千里,则难免倾覆之灾。故术士中流传着"有命无运,美中不足,有运无命,困顿夭折"的说法。古人一般都相信人有不同的命运,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对命运的含义理解有所不同。《滴天髓阐微·孙序》曰:"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庖犪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即是孔子、老子及其以前人们所言之命,主要指"天命",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先秦诸子中,孟子、庄子、列子等也都持有与此大致相同的天命观。汉代命由天定的观念仍然流行,如扬雄《法言》云:"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但同时也滋生出新的命运观念。思想家王充不信鬼神而信命运。《论衡·偶会篇》云:"命,吉凶之主也。"但他不再坚信神秘莫测的上天是人之命运的主宰,而认为命乃"自然之道,适偶之数","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即是说人的命运佳厄主要取决于出生时值岁的星象。后来,以上两种命运观念同时流布传衍,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无论是天命观还是星命论都坚信人有不同的命运。正是这种认识给算命风习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如王充关于星命之说的理论就直接成为五星算命术的理论依据。古人也有少数不信命者,如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就著有《非命篇》,专门驳斥"执有命者之言"。唐代吕才《禄命篇》也对信命之说提出过质疑。唐之后的笔记小说中亦有不少反映算命失验,揭露江湖术士"矫言祸福,以规人财"的作品。不过,总体而论,古人中信命者居多。
星命学]
研究星命术的学说。简称命学。古人认为人的命运与其降生时星辰的位置、运行等情况有关,故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按天星运数来推算人的禄命,即星命术。星命术的产生自古人相信人有不同的命运开始。出土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多次出现"爰(受)命于天"的刻辞。说明早在春秋之前天命观就已流行。先秦诸子大都信命。孔子《论语·颜渊》即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名言。孟子、庄子、列子等也都有与此类似的信命之说。这种思想发展到汉代更加深入人心,连不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也笃信命理。信命观念的流传为星命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占卜、看相、堪舆等术数的盛行也为星命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史记·司马季主传》云:"夫卜者多言夸言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汉书·艺文世》亦云:"星命之说,汉有太乙星于等书推数,引以论凶吉。"可见推算个人命禄的星命之术在汉代已经产生。不过从现有资料来看,从汉至六朝时期,人们推命的方法还比较简单,至此,星命术还未成为一门系统的学说。星命学正式诞生在唐代。约在六朝后期,形成一种根据星象历法来推人命禄的五星推命术。此术在唐时流行,并伴之以复杂的命理之说。在六朝后期五星推命术开始流行的同时,又有一种以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时辰推命术发展起来。至唐,命理学家李虚中将此术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门"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时辰天干,相生盛衰死相王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的命学术数。后世多以李虚中为时辰推命术的真正开创者,以他的命学理论为星命学正式诞生的标志。然而李虚中虽有著述,却未见传世。后人考证旧题其注《命书》三卷亦为宋人假托。宋初,徐子平著《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将李虚中以始生年、月、日推算命禄的方法发展为以年、月、日、时配合干支,合为"八字"来推衍吉凶祸福。其所创八字推命之术较前更重于五行推算,方法亦更精密,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故后世多称"八字"推命之术为子平术,并以八字推命的行世为星命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自徐子平后,星命术世代传衍,广为流播,致力于命学研究者代不绝人,命理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历代命学著作,大都术语堆砌,语意玄奥,难诵难解。比较而言,托名宋徐大升的《渊海子平》,明万育吾的《三命通会》,清陈素庵的《谪天髓辑要》等较为浅近通达,多为后世所本。
星命术]
俗称算命术,泛指各种推算个人命运的术数。古人好言命禄。《史记·司马季主传》云:"夫卜者多言夸言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汉书·艺文志》亦云:"星命之说,汉有太乙星子等书推数,行以论凶吉。"从现有资料来看,两汉及魏晋六朝时期人们主要根据《易》理布卦和生日所值星象来推人命禄,方法比较简单。约在六朝后期,形成了一种根据星象、历法来推人命禄的五星推命术。此术奉"生尧之丙丁,至唐犹存"的张果老为先师,故又称"果老术"。其所言五星,并非仅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而代指与星象推命相涉的整个天文系统。主要根据日月星辰的生克制化之理,赋予不同星象以种种神煞命局的意义,按人出生时星辰所在位置推算人的命运休咎。此术于隋唐时颇为盛行,至今民间亦有流传。六朝后期五星推命术流行的同时,又有一种以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时辰推命术发展起来。始称"三命术"。主要依据不同时辰里所生之人禀受阴阳之气的情况来测断人的贵贱祸福。经过唐代李虚中、宋代徐子平的努力,将"三命术"发展为一门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合为八字来推衍吉凶祸福的命学术数,世人称其为子平术。自此,五星术和子平术便成为中国星命术的两大主要流派。由于子平术方便易懂,自其产生之后便较前者更为流行。后来随着星命术的兴盛与传播,术士们还把《易》学、河洛之学、佛道之理等结合五星术与子平术,创造出五花八门的新推命术。如皇极先天数、范围数、成数大定、紫微斗数、八卦推命、九宫八卦遁法、功过格、扑地虎、两会钳……凡此种种,难以尽述。然而,其影响皆不及以八字论命的子平术,当今民间术士所本,仍多为子平术。
[命士]
依据星命术推算人之命运者。亦称星士、星命家、俗称算命先生。中国星命术肇始于汉代,初时多与卜筮、占星、看相等术数交相混杂,故早期命士一般同时兼有星官、筮者或相人等双重身份。如被后世奉 为命学之祖的司马季主,《史记·日者传》即称之为卜者。唐吕才《禄命篇》亦云:"汉宋忠、贾谊讥司马季主曰: '卜筮者高人禄命,以悦人心;矫言祸福,以规人财'。"可见当时其即以筮者的身份为人推命。唐之前,兼有双重身份的命士星工,主要从事替人推命的实践活动,很少有命学理论上的建树。经过唐代李虚中等人的努力,星命学作为一门系统的不说正式确立,此后便开始沿着"书房派"和"江湖派"两条平行的路线发展演进。"书房派"注重理论建树,然多重理而乏术,其成员多为社会上层的文人学士。身为殿中侍御史的李虚中,可以说是"书房派"的早期代表。韩愈为其所作墓志铭言其"喜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其说汪洋奥义,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不能与之较得失。"再如明代万民英,为嘉靖时进士,所著两部近百万言的命学巨著《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代命理学的最高成就。江湖派侧重于推命的实践活动。早期的江湖派命士虽然不重视理论著述,然其多为读书之人,且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清以后,随着星命术在民间的传播,逐渐沦为江湖术士糊口敛财的手段,自此便日益为文入学士所不屑。
[生辰推命]
根据人的生辰来推算命禄的算命方法,亦称三命术。其理论基础是汉代思想家王充所创"禀气说",认为人皆禀气而生,把握一个人出生时所禀阴阳五行之气的性质与生克制化规律,即可揭示其一生中所有的命运消息。关于生辰推命的由来,众说纷纭,难以确考。一说肇始于战国时期的珞碌子,又说出于同时代的鬼谷子,两说都无史料佐证,自不可信。亦传六朝时陶弘景会三命之术,并著有《三命抄略》一书,然此书未见传世。《北齐书卷四十九方伎》载:“魏宁,巨鹿人。以善推禄命征为馆客。武成亲试之,皆中。乃以己生年月托为异人而问之,宁曰:‘极富贵,今年入墓。’武成惊曰:‘是我!’宁变辞曰:‘若帝王,自有法。’又有阳子术,语人曰:‘谣言:‘卢十六,雉十四,犍子拍头三十二。’且四八天之大数,太上之祚,恐不过此。’既而武成崩,年三十二也。”从中可见其时仅以始生年月推命,方法颇为简单。至唐,三命术经过命理学家李虚中的加工改进,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又有术士徐子平撰《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专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时配以干支,合成八字,来推衍吉凶祸福,使时辰推命的学说更加完备。在八字推命术的流传过程中,亦有人将其加工改造,花样翻新,创造出五行称命、贵贱定格五行相、两会钳、扑地虎等多种时辰推命之法。然这些都远不及八字推命术影响深远。
[三命]
古人通常称受命、遭命、随命为三命。《礼·祭法》:"曰司命。"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星命学中称时辰推命之法为三命术。相传此术缘起于春秋时的珞碌子,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四著录《珞碌子三命赋》一卷。史称六朝术士陶弘景曾著《三命抄略》,然不见传世。宋徐子平有《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传世,明万民英亦有《三命通会》十二卷。此二书所论重点皆为时辰推命之理,均为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命学典籍。宋洪迈《夷坚志补》卷十八载,宋时何清源改秩人都,时逢暑月,其于汴河岸小憩,适术士过前,自称能论三命。何乃书年、月、日、时示之。术士看后曰:"君自此始,可官至宰相而封王。"何当为谀辞,以笑付之。然其后果如术士言,官至宰相。此所言三命者,即时辰推命之术。因星命家多以三命术或五星术推人禄命,故有人以"三命五星"连称,代指算命之术。
[本命]
由人的生辰八字所代表的命运谓之本命。星命学家多以人之生年代表本命。《晋书·艺木·戴洋传》:"王导遇弱,召洋问之。洋曰:'君侯本命在申,金为土使之主,而于申上石头立治,火光照天,此为金火相烁,水火相煎,以故受害耳。'导即移居东府,病遂差。"王导生于公元276年丙申,故以"申"为其本命。前蜀杜光庭《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篆斋词》:"今则臣母窦氏,本命甲子某月某日生,灾运所躔,遂婴疾苦。"古人亦有将与本人生年干支相同之年称为本命年,将与本人生日干支相同之日称为本命日的习俗。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诗》曰:"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刘禹锡)君知否,俱过本命年。"其自注:"余与苏州刘郎中同壬子岁,今年六十二。"《续资治通鉴·卷五九嘉枯六年》"(正月)戊申,降郢州防御使宗懿为信州团练使,宗懿葬其父濮安懿王,而自以本命日不临穴故也。"
[八字推命法]
亦作四柱推命,俗称算八字,是星命术中最主要的一种推命之法。通过排定一个人出生时阴历的年、月、日、时所值的天干地支采推断人的寿夭贵贱、祸福休咎。由于一个人出生的时辰分别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合成年、月、日、时四对,共八个字,故称八字或四柱。八字推命完善于宋代,徐子平著《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始取时的干支参合为四柱八字,再根据其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人命禄。故八字推命又称子平术。因子平术较其他推命术精奥严密,受到世人推崇。自宋代以后一直朝野流播,代不绝传。故元刘玉《己虐编》曰:"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又有范围前定诸数,士大夫所乐问者,唯子平。"《瑞州府志》载:宋代术士邹元佐,"精通五行,尝以人之年月日时分配金木水土火而推其生旺休咎,附以官贵禄马刑杀,考其寿夭祸福,贵贱贫富,万不差一。京师诸人争造其门而问焉,因致家富。"《福建府志》亦载,明人詹永达"以人生年月日时推其贵贱寿夭并父母兄弟,多奇中,自知死期,先诣所知辞谢,而后卒。"由此可见八字推命在古代流行之一斑。
贵贱定格法]
全称贵贱定格五行相法。虽名为相法,实为时辰推命之一种。它将春、夏、秋、冬四季与一天十二时辰分派到黄帝全身的各个部位,谓某时所生居于黄帝之头,某时所生居于黄帝之手,某时所生又居于黄帝之足。以生居头者为贵,居足者为贱,并分别规定与之相关的命局等级。如称正月所生之人为前一年四月受胎,此人生前为京西路来,曾经捐献过一头牛给寺庙,积有阴德,所以此生必定衣食丰足。其命理与转世轮回、因果报应的佛理相通,又与传统命学相涉,立论颇为怪妄。近代有人将其绘成图画,使之流传甚广。此术自称为唐代术士袁天纲所创,然袁为相工,而非命士,考其生平行状,并无这方面的记载,故可断为后世伪托。此术有一卷本专著:《贵贱定格五行相书》,存于《永乐大典》。
[扑地虎]
一种极为独特的时辰推命术。扑地,指术士推命时必须打坐于地,而不能站起来为人推算。由问命者先报生辰,再将自己的有关情况写于掌心,术士按生辰情况进行一番推算后亦将结果写于掌心,然后两者同时摊开手掌核对。据说每每合之,问命者若故意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写错,或因记忆不清而误写,术士亦能算出其实际情况,纠正错误。术士持有若干画卷,画卷上标有父母、妻子、贫富、贵贱等许多命运内容,在核准被算者的有关情况之后,术士再打开画卷,据图指出其命运情况。在整个算命过程中,双方很少用言语交谈,故此术显得神秘莫测。此术不知缘自何时,为何人所创,古籍中不见载录,直到现在仍在民间流传。
[两会钳]
亦称前定命数,时辰推命术之一。此术不似一般以年、月、日、时的干支配合为四柱八字的时辰推命术,而只取年柱与时柱首尾天干二字相配以标目,故称"两会钳"。如甲子年丙午月丁丑日壬子时出生者,只取甲壬二字即可推命。如此十个天干一一轮流相配,便得一百对,即一百命格。每格之下,首先定卦位性质,卦位之下,如时干为阳,取子、寅、辰、午、申、戌六地支,如时干为阴,则取丑、卯、巳、未、酉、亥六地支,每地支之下附一句四字成语题辞,暗示三年的行运吉凶。其次,列兹基(祖业)、昆玉(兄弟)、行藏(经历)、婚姻、嗣息、归隐六目,每目之下,又各附意味深长的七言绝句一首,作为各自命运的断语。再次,又以四言成语点出被算之人的命格,并附五言或七言律诗一首,总说命理,最后再以白话短文就此人个性、贤愚、命运休咎的兴衰成败作结。此术自称为鬼谷子首创,然鬼谷子活动的春秋时代绝句、律诗尚未出现,故不可信。此术至今仍在少数地区流传。